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身心共育 让地域文化有机融入乡村体育 夏津以“三体1+N”破解体教融合“碎片化”难题 图片新闻 济南市市中区经纶中学:“三三三心育体系”赋能学生幸福成长 阳光运动点亮健康童年

第5版:身心共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身心共育
05
【体教融合】

学生为本 体系为纲 创新为魂

夏津以“三体1+N”破解体教融合“碎片化”难题

□ 通讯员 荆信厚

在深化体教融合、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浪潮中,夏津县教体局以创新的“三体1+N”育人体系和省级、国家级试点项目、基地的落地,构建了体教融合全域生态,为破解体教融合“碎片化”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夏津方案”。

“个体项目育人,1+N强体工程”探路径

以武术为1”项基础,辐射射箭、跳绳等“N”个自选项目,形成“必修+选修”课程结构;学生通过“学年选课制”,确保掌握多项运动技能。作为夏津体教融合的“排头兵”,夏津实验中学立足夏津“习武尚德”传统,将武术列为必修课程,全校学生练习“武韵新风”武术操和“鄃城拳”;同时,依托课后服务“第二课堂”,开设射箭、跳绳等自选课程,形成“基础+特色”课程体系,探索出一条“传统与现代结合、技能与素养并重”的发展路径。

2024年,夏津实验中学入选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进校园”试点单位,在山东省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传统武术项目总决赛中斩获9项奖牌,学生孟祥仕、郑好等分获朴刀、枪术等单项奖。

“团体发展育人,1+N育才工程”聚资源

夏津以少儿竞技体校为1”个枢纽,联动N所专项基地校,构建“学训并重”的培养模式,通过“业余+专项”“文化+训练”“训练+赛事”结合,打通体育人才成长通道。

在夏津县教体局的统筹下,乡村学校同样成为体教融合的重要阵地。20244月,姚基金“希望篮途计划”走进夏津县,白马湖镇中心小学被选为山东省社区青少年篮球服务试点。学校依托姚基金资源,开展篮球教练培训、学生集训和赛事活动,并邀请中国篮协的专家送课到校,为师生提供高水平指导,通过体育社团、寒暑假托管服务等举措,培养出6名国家一级运动员、1名亚洲散打冠军等优秀人才。

“体教融合育人,1+N德体共育工程”炼品格

以体育为1”个核心,与思政、历史等学科深度融合。例如,武术课嵌入传统文化教育,篮球赛融入德育评价,实现“体育即教育”的理念升华。2019年,县教体局在白马湖镇中心小学成立体育学科研究中心,组建教研先锋队,围绕“高效课堂、特色教学、素养评价”等模块开展攻坚,将篮球训练与思政课结合,让学生在运动中感悟团队精神,将武术操与音乐课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在全县推广“体育+学科”融合经验。

夏津县的体教融合实践,不仅仅让学生强健体魄、锤炼品格,更通过“一校一品”的特色发展激发了区域教育活力。夏津县第七中学成为山东高速篮球俱乐部青少年人才培养基地,胜利希望小学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举办首届希望阳光少年体测班级联赛,第八中学凝练了“阳光、普及、苦练、精进”校园足球理念,南城镇中学打造“全员体育、全校体育”教育生态……中小学校正以“星星之火”点燃全县体育教育的燎原之势。正如夏津县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郭长利所说:“体教融合的密码,在于以学生为本、以体系为纲、以创新为魂。夏津愿做探路者,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运动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