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要闻 用教育家精神点燃希望之光 潍坊市中学生刘佳诺和济南市历城二中女子足球队荣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 2025年度山东省中学生科学实验比赛开幕 济南教育系统首部爱国主义电影《校歌》首映 图片新闻 潍坊高新区 清廉学校建设助推教育治理升级

第1版:要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要闻
01
【■清风拂杏坛 廉洁润初心】

潍坊高新区 清廉学校建设助推教育治理升级

□ 李玉国

潍坊高新区智谷学校有一条“思政长廊”,里面摆放着近百件老党员捐赠的革命文物。“我们充分挖掘文物中蕴含的育人价值,让每件文物都能‘讲故事’。”该校党支部副书记潘秀玲说,“目前,红色故事集里已有了《一个搪瓷杯》等50多个故事。学生在讲故事、听故事、演故事中感受到老一辈建设者艰苦朴素、清正廉洁、担当奉献的精神力量。”

在推进清廉学校建设过程中,潍坊高新区教体局着力推进与学校党的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师德建设等“五个融入”,实现清廉教育与学生成长过程的同步推进,与现代学校治理进程的同步实施。

2021年9月,智谷学校投入使用。面对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学校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一次“好团队”标准大讨论活动。“‘团结’成为当年学校的年度热词。”该校校长刘知斌说。学校把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融入各项工作。当第一年的职称竞聘工作开始时,教师发现自己的成绩已通过智能化绩效考核平台核算出来了,学校根据教职工大会讨论通过的竞聘方案开发了智能绩效考核平台。智能平台会自动完成个人成绩的核算,每个人的成绩都公开接受大家的查询。阳光是清廉最好的“防腐剂”,阳光治理让教师心无旁骛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数字化、智能化是学校阳光治理、清廉建设的“助推器”。义务教育招生报名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教师竞聘上岗系统、教育综合督导系统、研学实践费用监管系统……一个个数字化平台实现了高关注度工作的阳光落实。清廉学校的建设过程不仅仅是对传统治理流程的再优化,更是对校园文化、课程文化的持续渗透。潍坊高新区把清廉思想融入学科教学、思政课程、艺术创作、团队日活动,实现对学生生命成长的伴随式教育。

“学校在打造非遗文化特色品牌时,把郑板桥身上清廉、为民、正直的品质作为思政素材,将之融入木版雕刻等创作过程,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实现了清廉思想与传统文化的生动融合。”高新区东华学校副校长郭雯说。

“我们把清廉思想融入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在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的同时,也让清廉教育有了时间、课程、师资和评价的保障。”潍坊高新区教科院副院长赵文景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表现,会通过多元的过程性评价方式记入综合素质评价。让学生在知廉、崇廉、尚廉、践廉中树立规矩意识、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

清廉学校建设融入了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全过程。“我们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现党组织对‘三重一大’事项的民主决策、集中决策。”高新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刘相合说,“我们建立健全了教职工、家委会、‘两代表一委员’参与学校治理的工作机制。”党的集中领导与广泛的民主参与让学校改革发展始终与群众利益保持最大公约数。

在潍坊高新区,凡是涉及教师、学生切身利益的重大制度都要经过“三上三下”反复征求意见的程序。“在制定师德考核方案时,我们坚持底线思维,经过反复讨论,总结划出了10条师德红线。”高新区清平小学党支部书记郭强说,“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使政策的刚性要求内化成凝聚师生共识的内部制度。清廉要求转化成大家自觉遵守、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

“清廉学校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作。只有把清廉教育要求深深地扎根到学校教育教学、教育治理的土壤里,才能保持清廉教育的可持续性,才能在推进学生生命成长中显现出真实力量。”潍坊高新区教体局纪委书记李晓说,“组织有保障、活动有载体、形式有创新、流程有优化、评价有跟踪,清廉学校建设为学校治理系统更新升级提供了切入点。”.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