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滨州市滨城区第六中学:构建“六维”教研生态  激发教师成长新活力 “根”育未来 “课”润成长——昌乐县第二实验小学的“根”文化实践探索 图片新闻 “研”途皆美好 “学”中悟成长 山东师大附小用脚步丈量“大写的思政课” 莒县峤山镇中心初中:五措并举,让德育的种子生根发芽 莒县峤山镇中心初中:五措并举,让德育的种子生根发芽 乳山市徐家镇中心学校:创新教育举措 培育时代新人 临沂银雀山小学:三维督导闭环 为教学精准提质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研”途皆美好 “学”中悟成长 山东师大附小用脚步丈量“大写的思政课”

□ 廉德忠 尹萍

“咔嚓,咔嚓……”811日,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生董缘溪正在济南濯缨泉畔一丝不苟地拍摄着泉水的喷涌,不停地蹲下、站起,变换角度仔细记录着自己观察到的泉水喷涌、泉水流动等细节,额头上挂着细密的汗珠,衣服后背湿了一大块。仔细记录后,董缘溪快步来到同学中间,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场景。

暑假里,该校组织开展“济南古城我的家”项目化系列活动,将课堂搬到古巷泉边,把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学生纷纷带上研学手册,通过沉浸式体验,近距离感受济南古城的历史底蕴与泉水魅力,厚植家国情怀,实现知行合一。

红色场馆变“讲台”

思政大课走“新”更走“心”

该校一年级学生以“泉城公园识绿·萌芽爱国初志”为主题,走进泉城公园;二年级学生以“百花公园赏景·播撒红色美育”为主题,走进百花公园;三年级学生以“动物王国探秘·生命教育同行”为主题,走进济南动物园;四年级学生以“英雄山祭英烈·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走进济南革命烈士陵园;五年级学生以“追寻七秩韶华·共育时代新人”为主题,走进莱芜战役纪念馆、山东小三线纪念馆;六年级学生以“思政课堂铸魂·启航红色新程”为主题,走进山东省少年宫常青营地……

43日,山东师大附小建校70周年暨“我与济南共成长”思政大课正式启动,全校6个年级2068名学生走出校门,触摸济南城市的发展印迹,在缅怀英烈的过程中坚定信仰,汲取成长力量。

从烈士墓前的庄严追思到英雄纪念碑前的深情共鸣,从徒步丈量的历史坚守到创新形式的多元拓展,山东师大附小的“行走的思政课”正以鲜活的方式书写新时代育人答卷。正如五年级学生于明达所言:“当我们用手触摸历史,用心感受信仰,脚下就有了传承的力量。”这或许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诠释——让红色精神在脚步丈量中生根,在躬身实践中成林。“通过更多元、更生动的教学形式,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信仰之光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学校思政项目组组长吕志瑾说。

把课堂搬入生活

思政课真正动了起来、活了起来

74日,山东师大附小校园内洋溢着喜悦与自豪。

这一天,学生收获了一份具有特殊意义的期末礼物——由自己亲手种植的小麦磨制而成的面粉。这不仅是他们一学年来积极参与劳动实践的丰硕成果,而且是对“麦·向未来”思政劳动主题课程生动且完美的诠释。

“作为课程设计的参与者与实施者,我见证了孩子们在这片麦田里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也深刻体会到了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的独特魅力。”学校教务处主任李洪燕介绍,以前,想让思政课堂鲜活一些,就是播放视频和图片;现在,把课堂搬入生活,让社会这个大课堂去佐证理论。

针对小学生具象化、体验化的学习特征,学校聚焦优秀齐鲁文化,带领学生走进曲阜、淄博等地,实地感悟齐鲁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与针对性,让思政课真正动了起来、活了起来。

把思政小课堂拓展为社会大课堂

用脚步丈量大地,以行动诠释传承

走进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实验基地,开启一场充满趣味与知识的 “小麦观摩季”思政实践之旅;来到济南市科技馆,在行走中体验科学的魅力;打卡济南商埠文化博物馆,近距离感受济南曾经的繁华和当今的崛起……每逢节假日,山东师大附小200余支雏鹰小队便会活跃在泉城的大街小巷。

为了让学生成长更加立体、多样,学校打开校门,为学生成长拓展无限空间,将思政小课堂拓展为社会大课堂,构建起人文、科技、艺体、自然等四大类主题“行走的思政大课”,定期组织学生打卡各类场馆。

“附小地处文化中心,占地面积小,但我们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社会就是我们的课堂。我们打破的是学校的围墙,为学生打开的则是一个更大的世界。”学校教育处主任张白白介绍,从革命旧址到古村街巷,从泉水之畔到各类场馆,学校深入挖掘并发挥泉城济南各类场馆的铸魂育人功能,让一个个育人场域“开口说话”、浸润人心,增强了“大思政课”的感染力。

“思政元素的融入不是‘说教’和直接‘嫁接’,而是将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认知和重构再造,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该校校长盖莹介绍,为了让每名学生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学校将持续创新思政教育形式,打造更多元、更生动的成长课堂,以“走新”的创意形式与“走心”的情感共鸣,将思政教育书写成一部可触摸、可体验的“行走之书”。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