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有超越“职称”的追求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2001年评上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在获得高级职称之后,我没有停止自己追求的步伐,反而加快了前进的脚步,一路风尘仆仆、激情满怀地走到了今天。我曾经写下这段话:
年龄越大,越有一种紧迫感;职称越高,越有一种责任感。
荣誉越多,越有一种压力感;读书越久,越有一种无知感。
教书越久,越有一种紧张感;研究越深,越有一种肤浅感。
有的教师过度追求职称,给自己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我有超越“职称”的追求,是什么呢?
第一,知识。我是一名知识的渴求者。对知识的不懈追求,不仅表现在我的学生时期,而且表现在工作期间。我上小学和初中时所学知识十分贫乏,但是我依然用功。我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师范学校;师范毕业工作3年后,继续深造获得了专科学历;专科毕业工作3年后,又参加函授学习获得了本科学历;之后直到今天,我只要有时间、有机会还在坚持读书学习获取知识。正是对知识的不懈追求,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价值。我认为人应该活得有意义、有价值。人生在世,时光匆匆。人应该尽量多做点对家人、对他人、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事。数十年来,我不懈追求人生的价值,始终承担着教育、教学和科研任务。刚参加工作时周课时为17课时,有时周课时高达22课时。直到今天,我仍坚守在课堂教学一线,周课时为12课时。
第三,创造。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创造性。特别是教育科研,更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自从2000年踏上教育科研之路,我一路奋进。正是这种创造,使我具有了一般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所没有的优势。
第四,做人。我追求做有真才实学的人,追求做踏实工作的人,追求做诚实守信的人,追求做心地善良的人,追求做表里如一的人,追求做品格高尚的人。我的人生格言是:“我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我以真才实学傲立于世。”正是这些做人的不懈追求,使我在学习、教学、科研、修养等方面不敢止步、不敢懈怠、不敢满足。
第五,幸福。人人都追求幸福,我也是如此。在几十年的孜孜以求中,我逐渐走向教育的深处、高处。2006年,我评上了山东省特级教师,这是党和国家给予一名普通教师的最高荣誉,能不幸福吗?我潜心于教育教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教育科研成果,发表了多篇文章,能不幸福吗?更重要的是,做教师的价值在教书育人中不断拓展光大,不断被社会认可关注。我对幸福的追求又怎能止步?
正是因为对知识、对价值、对创造、对做人和对幸福等这些超越职称的不懈追求,使我成为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潜心探索者。
我希望,每名教师不要把眼睛只盯在“职称”上,不要仅仅为了职称去工作,而是要拥有超越“职称”的追求。这样,你的人生就有了作为教师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单位:临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