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潍坊学院: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有科技感更接地气    山东职业学院  四维驱动打造新时代“双师型”教师队伍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支教援疆共铸“中华一家亲” 枣庄经济学校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中斩获大奖 图片新闻 肥城市孙伯镇中心小学:乡村课后的“暖心驿站” 威海市教育实验幼儿园:在“细无声”里让幼儿养成节约好习惯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威海市教育实验幼儿园:在“细无声”里让幼儿养成节约好习惯

□ 刘艳 夏云端

从泡沫管理到废水利用,从缝补修复到创意收纳,从废纸回收到资源再生……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节约与环保融入晨间整理、餐点时光、自主游戏等各个环节。

这是威海市教育实验幼儿园秉持“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理念,将环保节约教育融入班本课程带来的变化。他们以班级为实践单元,构建“理念引领—制度保障—活动支撑—评价激励”的实施路径,引导幼儿在一日活动中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理解节约资源的价值和意义。

如今,“不浪费”“我能行”已成为幼儿的口头禅,节约悄然成为班级中温暖的习惯和共同的默契。

“岗位”赋能,培养小小节约管理者

在威海市教育实验幼儿园里,各个班的“泡沫小管家”和“废水管理员”两个特色岗位,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通过担任岗位角色,不仅让班级事务井然有序,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理能力、节约意识和责任感。

以往,在幼儿的自我服务中,清洗点心盘是他们最随意的“工作”。他们常因随意挤压洗洁精,导致冲洗时泡沫过多、衣袖浸湿,既浪费了清洁用品,又增加了用水量。为此,各个班级通过商讨设立“泡沫小管家”岗位并总结出泡沫挤压妙招。“小管家”经“培训”后上岗,能根据餐具大小和油污程度,精准地控制泡沫量。“清洗小杯子需挤1颗黄豆大小的洗洁精,清洗油腻的点心盘时再适当增加用量。”在“小管家”的示范监督下,其他幼儿逐渐养成合理使用洗洁精的好习惯。更值得一提的是,幼儿清洗时会先用盆接水,把洗后的废水存储用来冲厕。泡沫既能增强清洁效果,又节省了用水。如今,“接水—回收—再利用”已成为幼儿的自觉行动。

幼儿在饮水机接水时,有时会因水流过大水溢出、关闭不及时等产生废水,为充分利用水资源,各班共商共设了“废水管理员”岗位。“废水管理员”负责每日收集饮水机废水到节水桶中,用于浇花、养菜、初遍冲厕,既节省了用水量,又让幼儿直观见证了废水从“无用之物”变成“宝贵资源”的全过程,逐步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此外,各班还设立“开关管理员”“大屏管理员”等岗位,使节约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巧手“生”花,打造绿色生活小能手

在威海市教育实验幼儿园的班级里,“缝缝补补”的生活智慧被演绎成生动的环保小实践。班级破损的文件夹、底部有裂缝的水盆,都被教师和幼儿修补后继续使用。日常收纳中,班级里形成了独特的“袋类循环系统”。幼儿主动将用过的塑料袋、无纺布袋和纸袋分类整理,平整叠好后放进专属收纳盒。一学期下来,专用垃圾袋使用量明显下降。小小举动,大大减少了塑料制品的使用。除此之外,班级还延伸出“袋子创意改造大赛”:塑料袋变身为时尚购物篮,纸袋化作精美文件盒,将小纸袋裁剪为折纸素材,让废弃物焕发实用价值。家庭层面,积极响应“减少超市撕拉袋使用”倡议,共同探索出诸多环保妙招儿。为增强教育效果,班级还将纪录片《蓝色星球》生成为班本课程,运用VR技术还原海洋塑料污染场景,让幼儿直观感受废弃物对生态的危害,从而将“重复使用塑料袋”从行为习惯升华为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废纸“焕”新,构建资源循环小闭环

美工区里,幼儿每天都会在这里画画剪剪,散落的废纸碎片又引发了新的思考——让废纸“重生”。第一步,废纸收集。教室角落增设了两个贴着手绘标识的回收箱——“可利用纸箱”收纳单面书写的完整纸张,“废纸筒”则收集碎纸屑。第二步,制作纸浆。每周设立一个“制浆日”。幼儿将一周收集的碎纸进行再撕碎、浸泡、搅拌机制浆。第三步,制作纸张。幼儿小心翼翼地将纸浆均匀地铺在筛网上,进行古法晾晒,晾干后,一张张质朴自然的再生纸诞生。第四步,再生纸创作。幼儿用毛笔、马克笔等在再生纸上表征汉字、涂鸦,网架上悬挂的再生纸画作与甲骨文长卷相映成趣。碎纸变纸浆,纸浆成新纸,新纸再创作,形成了资源循环利用的完美闭环。

这些变废为宝的实践,在“细无声” 里培养了幼儿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更让节约与绿色理念陪伴幼儿一路成长。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