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基础教育 汇集教育智慧  赋能高质量发展  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滕州力量 昌邑龙池镇中心学校:让思政课成为校园“强磁场” 图片新闻 尊重那扇紧闭的门 阳信县河流镇中心学校:“五育并举”引领立德树人新征程

第5版:基础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基础教育
05
【基教展台】

阳信县河流镇中心学校:“五育并举”引领立德树人新征程

□ 杨强强、赵良选、杨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时代教育征程指明了奋进方向。近年来,阳信县河流镇中心学校立足乡村教育实际,创新推行“五育并举”实践路径,努力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教育生态,积极为每名学生的全面发展护航,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先后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零犯罪学校”“山东省温馨校园”“山东省绿色校园”“市级文明校园”等30余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家长满意度超90%,成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德”立人,厚植家国情怀。学校坚持党建引领主基调,探索“党建+”多维育人路径,将“崇德尚美”理念融入校园日常,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确保育人导向始终鲜明清晰。以课程融合为抓手,将本地革命历史、英雄人物故事融入思政课,开发“红色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展馆、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在实践中感悟家国情怀。以活动浸润为切入点,常态化开展“美德少年”“劳动之星”评选以及“感恩教育月”等文明实践活动,以榜样引领促进行为养成,培育责任担当与道德自觉;以全市教育惩戒改革试点为契机,成立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及申诉委员会,组建由司法专家、教育工作者构成的辅导员团队,基于学生认知特点实施科学惩戒,构建规范化教育管理体系,更好地护航学生心智成长。

“智”慧人,赋能终身学习。学校发挥教师群体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全力实施“河青”培养工程,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铺路子、搭台子、压担子、架梯子”,助力青年教师跑出“加速度”。通过师德师风专项治理、“数字化赋能教师专业发展”行动、“青蓝结对”、“教学比武”等举措促进教师成长,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积极探索课堂改革新渠道,推行“问题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本高效课堂;打破传统“班主任负责制”局限,建立“全员导师制”,每位教师对接58名学生,担任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的“成长导师”,形成“教师人人有责任、学生个个被关注”的网格化育人体系。坚持因材施教理念不动摇,实施“低重心”教学,帮助每名学生精准寻找“最近发展区”,催生他们的学习内生动力。盘活课后服务阵地,开设“作业辅导+兴趣拓展”课后服务课程,涵盖武术、戏曲、剪纸、编程、阅读、手工等20余项社团活动,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实现“学困生有帮扶、学优生有提升、特长生有舞台”。

“体”育人,锤炼健康体魄。针对乡村学校体育资源不足的问题,精心打造跳绳、滚铁环、武术等特色课程;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开发“传统体育+”课程,并引入“AI运动打卡”系统,在突破资源瓶颈中擦亮“一校多品”体育特色。以赛事驱动为着力点,每年举办全员运动会,设置田径、球类、趣味竞技等项目,确保“人人有项目、班班有队伍”,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与坚持,培养拼搏精神。近3年来,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逐年提升,学校获得“全国足球特色学校”称号,获得“姚基金”篮球比赛全国赛冠军、亚军,在县级及以上各类比赛中累计夺取50余枚奖牌,全校“强身健体”的风气更加浓厚。

“美”化人,提升审美素养。明确打造“美育共同体”发展方向,整合资源平台,与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等单位合作,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教授剪纸、泥塑等课程;用好线上阵地,依托网络平台开设“云端美术馆”,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欣赏世界名画。结合地域实际,建设“班级艺术角”“校园涂鸦墙”,举办“校园艺术节”,鼓励学生用画笔、歌声、舞蹈表达对生活的热爱。通过探索努力,学校的“梨乡风情剪纸坊”剪纸、“戏曲进校园”东路梆子等特色课程,均已成为享誉全市的美育“亮丽名片”;《黄河》《长征》系列种子画在全省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大会上展出,获领导、专家的广泛好评。

“劳”树人,培育实践品格。积极整合镇村资源、家委会力量及社区志愿者队伍,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家长开放日、乡村文化大讲堂、社会实践基地等载体,实现育人场域从校园向家庭、社会延伸。以校内劳动为载体,划分“班级责任田”“卫生包干区”,设立“校园小管家”等岗位,让学生参与校园绿化、食堂帮厨等劳动,体会“劳动创造美”的价值;以校外实践为抓手,组织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参与种植、管理、采摘等农事体验。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洪流,开展“我为家乡代言”活动,宣传家乡特色农产品,提升家乡美誉度。3名学生获评“山东省劳动小能手”,6项小发明获省、市级奖励,学校荣获“滨州市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学校”称号,并在全市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推行“五育并举”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阳信县河流镇中心学校将接续探索“有根、有魂、有温度”的乡村教育新路径,为学生全面发展筑牢厚实的“教育基石”。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