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视觉 你拍我拍 于建成:学生技能成长的“精准引路人”

第8版:视觉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视觉
08
【校园里的手艺人】

于建成:学生技能成长的“精准引路人”

□ 文/孙芹宝 图/杜林梓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专业教师于建成从实训车间的数控机床到全国技能大赛的赛场,用代码定义精度标准,以刀具雕琢职业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刻画出职业教育的育人厚度,成为学生技能成长路上的“精准引路人”。

这精准体现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机床革命”中。在教学与研发实践中,于建成带领学生从图纸设计、建模到铸造、加工、装配、电气安装调试,自制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该设备秉持“小型化、高精度、智能化、低成本”理念设计,创新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能化加工与远程管理,兼具教学价值与技术创新性。他不仅破解了高端机床设备短缺的教学难题,而且让学生获得了“从01”的深度实践机会——学生不再是单纯“用机床”,而是能理解机床“为什么这么用”“是怎么造出来的”,技能掌握得更扎实、更全面,主动性与成就感被极大激发。与此同时,他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2篇,获国家专利4项。这些成果正是他深耕教学与技术研发的有力证明。

这精准体现在赛场夺金的“毫厘之争”中。于建成在各类赛事中表现突出:2018年,参加中国技能大赛——第二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教师组)“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单元安装与调试”项目获国赛二等奖;2023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师生同赛,“数控多轴加工技术”获国赛二等奖。2024年,他指导学生参加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增材制造赛项,获国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山东省技能兴鲁——五轴数控机床加工,获得省赛二等奖。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个与机床相伴的深夜,是千分尺下反复校准的坚持,是“误差不能容忍”的执着。

于建成让数控编程不再只是简单的G代码指令,而是承载着严谨、专注与创新的匠人之道。在他的指导下,一批批学生从校园走向行业,成为中国智造的新生力量。而“用技能助力学生成长,为中国制造培养新生力量”这一信念,始终指引着他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上课:精益求精

实训:身体力行

研讨:教学相长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