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祖国,让我为您歌唱” 在双手中看见未来 淄博市第十五中学持续推进德育品牌建设 乳山市实验初级中学 以课题为依托,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东平县第二实验中学 “双师”领航赋能青年教师成长 临沂金盾小学:营养午餐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临沂金盾小学:营养午餐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祖国,让我为您歌唱”

——菏泽市牡丹区西安路小学举办歌咏比赛

□ 通讯员 李坤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近日,在菏泽市牡丹区西安路小学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主题歌咏比赛现场,学生神情专注、情感饱满,深情演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的中国心》等经典红歌。校长陈绪英表示:“此次歌咏比赛以歌声传递情怀,以竞赛促进育人,在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将‘爱党爱国、文明守纪’的种子深深植入学生的心灵。”

这不仅是一场红色教育的成果展示,还是该校构建系统性红色育人体系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学校坚守育人初心,将红色革命教育全面融入课程体系,以“沉浸式体验、多维度参与、常态化推进”为实施路径,积极探索富有校本特色的红色教育模式,让红色基因在学生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旋律中的历史画卷:

艺术赋能,让红色故事深入童心

学校巧妙运用艺术载体,将厚重的红色历史转化为可感、可触的生动体验,引导学生在旋律与表演中感知历史的温度。学校精心创编儿童音乐剧《红色先锋》,依托“荷乐”“晓荷之声”两大音乐社团,创新采用“诗词串联时空”的叙事手法,通过“童趣—求学—离别—出征—归乡”五幕剧情,将《春晓》《出塞》《回乡偶书》等15首经典古诗词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有机融合。学生在排练与展演过程中,既能品味诗词雅韵,又能深切体悟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与解放付出的艰辛努力,实现艺术素养与红色精神的双重提升。

此外,学校将红歌传唱系统纳入红色教育体系,要求每名学生每年至少学唱8首红色歌曲,并持续创新红歌比赛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加入伴舞、领唱、朗诵等创意元素。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协作意识,而且让爱国爱党的情怀随着激昂的旋律深植于心,营造出“班班有歌声、人人颂党恩”的浓郁校园文化氛围。

脚步丈量红色热土:

情境浸润,让革命记忆刻骨铭心

学校高度重视情境育人功能,通过创设特定教育场景,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实现情感共鸣,深化对红色精神的理解与认同。建立“主题化、系列化”观影机制,每年11月组织全体学生观看红色影片《小骑兵历险记》,并举办观后交流会,鼓励学生畅谈“珍惜当下、立志报国”的感想;12月,通过升旗仪式、主题班会普及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组织观看电影《南京!南京!》,让学生深刻认识和平的珍贵,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学校还紧扣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点,持续开展“童心向党”系列实践活动,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节日文化内涵。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赴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在肃穆的氛围中聆听先烈事迹,直观感受革命年代的奋斗艰辛;带领学生徒步前往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在磨炼意志的同时,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深入了解当地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使“英勇无畏、信念如磐”的革命精神在“行走的课堂”中内化为学生的成长基因。

制度护航薪火传承:

常态运作,让红色教育润物无声

为保障红色教育持续、规范、有效开展,学校构建了“分工明确、流程规范、成果可溯”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每项活动有计划、有执行、有评估。副校长马辛说:“我们每次组织活动,都会明确各环节责任人,从物资准备、统筹协调、安全预案到纪律维护,实现全方位保障,确保活动顺利推进实施。”

在推进过程中,学校特别注重活动过程的记录与教育成果的传播。红色观影后收集学生的心得感悟;在祭奠先烈活动中,用影像、文字等留存动人瞬间;利用学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进行宣传,扩大红色教育的辐射范围。通过持续深化“制度化设计、规范化运行、常态化坚持”模式,让红色教育不再是“阶段性活动”,而是深度嵌入学校整体课程体系,实现了“月月有主题、节节有活动、年年有深化”的育人新格局。

“我们通过‘艺术感染、情境体验、制度保障’三维协同,推动红色教育从‘被动灌输’转向‘主动汲取’,从‘课堂讲解’拓展为‘生活体认’。”陈绪英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深耕红色教育资源,探索更多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的教育形式,让家国情怀充盈校园,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

歌咏比赛现场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