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以“三个聚焦”探路理论宣讲新样态——
“理响城院”思政育人品牌越讲越亮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职业院校必须答好的考卷。”谈起如何做好思政育人工作,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宋宁介绍,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论宣讲工作为抓手,聚焦“讲什么、谁来讲、怎么讲”,让党的理论响彻校园、深入人心,打造了“理响城院”思政育人品牌。
聚焦“讲什么”,打造职教思政“金课程”
党的理论讲什么?“我们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建设了包含100余项主题的理论宣讲资源库,常态化开展‘菜单式’宣讲。”宋宁介绍,学校按照必修、选修“双线贯通”模式,构建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菜单”。
其中,必修“菜单”紧跟时政热点,涵盖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政策要求,同时立足地域特色,融入胶东红色文化,累计开展宣讲1000余场次;选修“菜单”侧重于凸显职教特色,结合师生需求和专业特色,开发了“非遗文化赏析”“形象美学鉴赏”等22个宣讲课题,基本形成了“一专业一特色”思政图谱。
针对学生群体,实施“靶向滴灌”,设计开发了“胶东红色故事”“齐鲁劳模工匠事迹”等课题,打造具有“青年味”的宣讲菜单。近年来,先后组织“强国青年说”“寻找城院‘政治佳’”等活动200余场次;针对教师群体,实施“理论领航·师说”计划,开展城院大讲堂、心悦“城”服公开课等活动100余场次,教师思政素养和育人能力显著提升。
同时,丰富“线上线下”理论宣讲内容,拓展育人场景。线上,依托学院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打造“理响城院”网络思政平台,开设在线课程、直播宣讲、互动论坛等板块,实现宣讲资源共享互动;线下,以社团、企业等载体为依托,打造沉浸式宣讲场景,每学期举办“草坪脱口秀”“红馆VR宣讲”“一线思政课”等特色活动,让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理论熏陶。
聚焦“谁来讲”,构建协同育人“生态圈”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分门别类成立“五支宣讲队伍”,营造“以点带面、共学共讲”的良好氛围。
第一支队伍是领导干部。学校成立以党委书记为团长的“四雁之声”宣讲团,重点是讲理论。一年下来,以“开学第一课”“小城畅谈吧”等宣讲活动为载体,开课40余场次。其中,创新开展的“领航者说”活动,学校党委班子成员年内都要为全体学生上一堂思政大课。而由30余名专兼职思政教师组建的“思政之声”宣讲团,创作了“8分钟思政课”“跨越时空的信仰对话”等系列宣讲作品20余个,打造了“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宣讲新路径。
他们还从二级学院遴选一批老中青教师,成立“红烛之声”宣讲团,坚持“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原则,先后深度挖掘144门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精心编写36个课程思政案例,打造“专业+思政”双融课堂。
他们选拔优秀学生骨干,组建了“青年之声”宣讲团,以青年视角讲述青年事迹、党的历史、革命精神,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和传承优良传统的自觉意识,得到青年学生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先后有15支学生宣讲团获评“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备受学生推崇的是,学校邀请300余名劳模工匠、技术能手组建的“劳模工匠”宣讲团,通过讲述奋斗历程、工匠精神,用实践赋能专业,以思政融通育人,每一期宣讲都座无虚席。
五支宣讲队伍从不同角度确定宣讲重点和内容,做到了“周周有讲座、月月有报告”,构建起“大思政课”协同育人体系。
聚焦“怎么讲”,探索职教育人“新范式”
学校统筹校内、校外两个阵地联动,“N”种形式互补,多重机制保障,聚力实现“理响城院”“校内有反响、市内有影响、省内有影响”的目标。
校内与校外“联动讲”。校内,打造以红馆为核心,以课堂、社团等场所为辐射的“宣讲矩阵”,实现宣讲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亮点”。校外,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建立联系,将宣讲课堂搬到社会一线,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感。近年来,学校与海尔、福瑞达等校外企业合作共建10余处“大思政课”专题实践教学基地。
N种方式“融合讲”。“AI+宣讲”,推出AI宣讲作品30余个,并开发数字人“城院小理”,实时解答党的创新理论问题,用户活跃度超80%。其中,AI思政作品《小竹竿撑起后勤线,小推车推出胜利粮》《红船》分别获得第五届山东省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一、二等奖。“文艺+宣讲”,创作一批红色话剧、情景剧等文艺作品,制作微电影、短视频等作品30余部,使宣讲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由“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近年来,由师生共同改编演唱的《十送红军》,获烟台市合唱比赛金奖;师生创作的《新来的镇长》《星华绝代》等电影作品,获国家级、省级比赛奖项10余个。“非遗+宣讲”,发挥高职院校“实践导向”优势,用技能作品讲好传统文化、践行文化“两创”。根据“八仙过海”传说,研制齐鲁名宴“八仙宴”,在2023年“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北京推介会上亮相;师生同做“胶东花饽饽”,登上2024年央视春晚非遗之夜活动。“课前+宣讲”,落实“首课思政负责制”理念,创新推行“课前5分钟”课堂德育模式改革,通过专业负责人带头,全体任课教师执行,在所有课程前5分钟开展“成长引航”课堂德育活动,将理想信念、职业精神、传统文化等德育元素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
多重机制“保障讲”。制定“理响城院”方案,建立了“理响城院”工作室,健全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宣讲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将宣讲成效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每年评选师生“优秀宣讲员”,进一步激发了宣讲的内生动力。
(图片提供: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

“青年之声”宣讲团成员向研学学生宣讲胶东红色故事

学校党委书记开讲思政专题大课《领航者说:思政引领未来》

师生同做“胶东花饽饽”,登上央视春晚非遗之夜大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