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领域发力 高质量前行 山东“十四五”教育强省建设交出亮眼答卷

10月31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山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五年来,山东教育强省建设全面发力、阔步前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达94.3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6.8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7.3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环境立德树人落地见效
“十四五”期间,山东全面加强党对教育的领导,构建大中小学螺旋上升的一体化思政体系,“同城大课堂”“首课负责制”等品牌持续焕彩,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
创新全环境立德树人,整省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将育人力量从学校延伸至家庭、社会、网络、心理等各个场景,凝聚全方位育人合力。同时,强化科学教育、美育浸润与劳动习惯养成,将学生体质健康作为重中之重,推行课间15分钟,落实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推动校园足球蓬勃发展。5年来,全省大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提升5.2%,中小学生近视率下降3.5%。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
“十四五”期间,山东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成效显著,新建改扩建2368所中小学(幼儿园),平稳渡过适龄儿童小学入学最高峰,40个县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50个县被认定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新增普通高中141所,在校生增加32万人、增长18.4%。
职业教育“山东品牌”愈发响亮。16所高职院校入选全国第二批国家“双高计划”、居全国第二位;职教高考制度不断完善,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5年来128.4万中职学生圆梦大学;学生获全国(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牌数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位;被国务院表彰激励为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省份。
高等教育实现系统跃升。新设、升格、更名17所高校,增加学位51万个,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增13个博士硕士授权单位、267个授权点;实现新型研究型大学、公办职业技术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历史突破;大力推进一流学科“811”项目建设,山东有30个学科进入全国学科评估A类行列、增长131%;目前全省有2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192个学科进入前1%。
服务发展大局能力持续增强
得益于教育科技人才产业一体发展,目前高校集聚了山东60%以上全国重点实验室、60%以上国家级领军人才、70%以上国家科学技术奖,已经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
动态重点产业链需求,动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新增产业急需专业点1837个,理工农医类在校生占比超61.6%,累计向社会输送人才超过390万人,为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深化高校与产业科技创新融合,建成高等教育共同体4个、产业创新研究院30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103个,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建设联合研究生院。
着力提升高校创新能级,“十四五”期间获批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是重组前的7.7倍;形成百余名顶尖人才、千余名国家级人才、近5万名优秀博士专任教师组成的“百千万”人才梯队;创新实施“百校万企万师双进”行动,全省高校院所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12.8%,转化金额过亿元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教育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大
今年,山东推出学前一年免保教费政策,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提供近20万个托位,切实减轻家庭养育负担。持续推进教育公平,投入349亿元改造薄弱学校;健全随迁子女受教育保障机制,99.8万名孩子全部在流入地就近入学;出台全国首部地方性特殊教育条例,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安置率稳定在99%以上;学生资助实现所有学段、所有学校、所有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累计投入398.1亿元资助1338.5万人次。
着力解决好师生家长关注的教育“关键小事”,开发11.8万门课后服务课程,让中小学生课后有去处、成长有陪伴,惠及800多万个孩子;办好18141个学校食堂,切实让孩子们吃得安全、营养、可口、实惠,把家长的“忧心事”办成“暖心事”。
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深化
“十四五”期间,山东以教育评价改革牵引教育综合改革,在承担6个“国字号”试点基础上,今年新获批25项教育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为全国贡献“山东经验”。
同时,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待遇保障,落实尊师惠师政策,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施“优师计划”,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省级财政投入4.8亿元培训教师460余万人次,培育齐鲁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1219人、高校教学名师400人,农村学校教师本科学历占比提升24.4%,城乡师资差距逐步缩小。
深化高校“五权”下放改革,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政策,为创新松绑、为人才赋能。加快教育数字化,人工智能通识课开设率达到100%,以数字化为支撑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深化教育对外开放,新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21个,支持高校牵头建设国家级和省部级国际合作类实验室24个,在海外建设“班·墨学院”38个,助力山东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山东教育的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教育生态持续优化,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