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邹城市第二实验小学:当田径运动会变身“五育大课堂” 临沂第三实验小学:“十大核心习惯”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图片新闻 木屑飘香处  桃李花开时——成武县大田集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的成长密码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为老工业城市转型重生注入“新鲜血液”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赋能远洋渔业企业“走向深蓝” 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路小学:科技教育结硕果 无人机项目创佳绩 莒县果庄镇中心小学:多措并举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东平县接山镇中心幼儿园:激活乡村幼儿教育的“神经末梢”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为老工业城市转型重生注入“新鲜血液”

本报讯 “职业教育不能只盯着课堂,要盯着生产线、盯着产业链。”谈起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淄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刘伟说。近年来,淄博职业技术大学与万华化学、齐鲁石化、鲁南制药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19个混合所有制现代产业学院,拓展了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人才培养的精准度和适配度。

淄博市近现代工业历史已有100多年,化工、建陶、医药、纺织等传统产业占比70%。该校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布局精准发力,与全国头部企业、相关院校、科研机构等联合建立产业学院,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电子电气工程学院联合山东科汇电力、西安交大等组建全国新型电力系统产教共同体,动漫艺术系与本地影视基地共建鲁中影视动漫现代产业学院,医养健康现代产业学院与淄博市中心医院共建老年照护实训中心,实现了产业学院与当地产业生态的一体相融。

同时,该校联合行业企业建立1+N”理事会制度,龙头企业负责人直接担任现代产业学院副院长,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全过程,将岗位标准、课程内容、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全过程。采用“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构建基于真实工作场景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针对不同产业需求,实施“定制化”培养,开设特色鲜明的订单班、学徒班。例如,理想汽车订单班的学生在毕业前即与企业签订聘用合同。2024年,有9名优秀毕业生在万华化学年度大会上荣获“万华工匠”称号。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现代产业学院模式带动周边高中职院校开展同类合作,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产教融合新生态和人才培养新方案。“近5年,学校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4万余人,其中87.93%的毕业生选择留鲁就业创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该校校企合作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滨说,约80%的现代产业学院毕业生服务于淄博“四强”产业,为淄博工业转型注入了“新鲜血液”。

(廉德忠)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