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蜕变记
在教育大舞台上,每个孩子都是自己人生剧本的主角。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让人头疼的“皮猴子”。而如何对待这些“皮猴子”则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如果一味严管,不仅会抹杀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容易使他们因丧失信心而破罐子破摔;如果能够挖掘学生的特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找到“管理泼猴”的“紧箍咒”,就能够让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发光,让“皮猴子”变成“美猴王”。
我班学生李明(化名)就是一个让人头疼的“皮猴子”。他本来聪明活泼,可一上语文阅读课就坐不住。每次不等提问,他就自顾自地抢答;朗读课文时也是敷衍了事;作业本上的阅读理解题更是常常一片空白。几乎每节课,他都会上演一场“闹剧”,让我头疼不已。
周一的语文课,我刚说出《猴王出世》这篇文章的题目,李明便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抢在我前面说:“这个我知道,猴子不就是弼马温吗?也就是那个钻进他嫂子肚子里乱蹦乱跳的孙猴子。”循声望去,只见李明正站在椅子上,模仿孙悟空抓耳挠腮的样子。学生被他肆无忌惮的话语和行为逗得哈哈大笑,课堂顿时混乱不堪。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一时呆愣在原地,准备好的讲课思路也被打断。就像正在搭建的积木突然被推倒,我的心中不由一阵烦躁,不禁在心中吐槽起来:“我还没提问,这小孩怎么这么没有礼貌,上来就说!”但理智告诉我,课堂刚开始不能发火,还要继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仓促中,我灵机一动,故作惊讶地夸赞道:“李明,你可真了不起,没想到你对孙悟空有这么多的了解。看来,以后遇到疑难我们可以找你解答啦。”不仅没有被批评,反而听到我的夸奖,李明扬扬自得地坐了下来。接着,我播放《白龙马》《敢问路在何方》等歌曲串烧。聆听过程中,李明大声跟唱,还时不时地与其他人交流,讲述故事情节。看他这样,我内心的怒火再次被点燃,想发火的眼神根本藏不住。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发火不能解决问题,我开始思考应对之策。既然他爱动爱表现,且又熟悉《西游记》的内容,那不妨让他在多重演绎过程中感受主角光环,也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于是,听完歌曲后,我宣布:“今天的《猴王出世》,我们要邀请一位资深‘说书人’来为我们讲解故事。”
学生瞬间来了兴致。“说书人,什么是说书人?”“谁能担任这个角色?”“李明肯定可以,我们推荐他。”在学生的举荐簇拥中,李明走上讲台,大家都为他鼓劲加油。此时此刻的“皮猴子”竟然有点儿不好意思。李明挠了挠头,慢慢进入“说书人”的角色中。他声情并茂地讲述石猴出世的经过。绘声绘色的情节描述以及时不时加入的肢体动作,让学生都安静下来,竖起耳朵,听得格外仔细。讲到精彩处,大家还为他鼓掌喝彩。这些掌声和喝彩声让李明真切地体验到阅读给他带来的好处。而这一次的说书尝试让他信心大增,产生了更加强烈输出的欲望。
看着李明神采奕奕的样子,我计上心来,决定趁热打铁,促成这只“皮猴子”蜕变成为“美猴王”。这一单元的“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我专门设计了“古典名著我能演”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今天的阅读课,我们要来演!”当我宣布举行这个活动时,全班瞬间沸腾了。
“李明,‘孙悟空’非你莫属,你的聪明机智最适合演这个角色!”我点名道。闻言,李明眼睛一亮,立刻跳上讲台,抓耳挠腮地摆出猴子的姿势:“俺老孙来也!妖怪,哪里逃!”全班学生笑得前仰后合。我顺势递给他一根“金箍棒”(教室里的扫帚柄)。他拿着自己的“武器”,自行组队找到“师傅”“猪八戒”等合作伙伴,做好了表演准备。
“现在,我们要按照课文的情节来开始表演,每个人都要记住自己的台词。”刚开始,李明只顾着耍“金箍棒”,根本没注意台词。演到“孙悟空识破白骨精”那一段时,他突然停下来问:“老师,孙悟空怎么知道她是妖怪的?” 我抓住机会,翻开课本:“你看,这里写孙悟空‘火眼金睛’,能看穿妖怪的变化。所以,他的台词应该是……” “哦!”李明恍然大悟,“俺老孙一眼就看出你是妖怪变的!” 这一次,他不再只是胡乱比画,而是真的在揣摩角色的心理。
就这样,李明在演绎过程中逐步深入,从语言文字出发,用心推敲每个词语和细节。渐渐地,他不再只是单纯地模仿动作,而是开始主动发问,提出自己的思考:“老师,孙悟空被唐僧赶走时,心里是高兴还是难过的?”“白骨精为什么非要吃唐僧肉?吃了唐僧肉真的能长生不老吗?”我惊喜地发现,通过表演,李明开始主动思考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了!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一课的阅读理解作业,李明破天荒地写满了答案,还在旁边画了一幅“孙悟空大战白骨精”的漫画。
一个月后,我在班里举办了一场“故事创编大赛”,要求学生改编或续写一篇课文。李明举手:“老师,我能演出来吗?”我笑着点头:“当然可以!”于是,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李明表演了自己编的《孙悟空智取芭蕉扇后传》。他不仅把原著的情节演得活灵活现,而且加入了新编的剧情:孙悟空和铁扇公主不打不相识,最后成为朋友。表演结束后,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李明,你是可以媲美六小龄童的真猴王!”同学们纷纷赞叹。“老师,我发现看书的时候,脑子里就像在放电影!阅读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李明兴奋地说。
这次阅读教学经历让我认识到,每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教师,我们要科学引导,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方式,走进语文,在语文的天地间成为自己的“王”。
(作者单位系巨野县永丰街道办事处万福路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