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大思政课“活透深”的本土实践 枣庄市薛城区双语实验小学:让低碳生活成为日常 “柿子为秋天染了一双棉袜子”  依托教联体建设探索劳动教育新路径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两个学科专业群 入选省“双高计划” 滨州职业学院  打造具有辨识度、可复制的书写教育育人范式 滨州职业学院  打造具有辨识度、可复制的书写教育育人范式 昌邑市都昌街道都昌小学 打造特色育人新典范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现场新闻】

“柿子为秋天染了一双棉袜子”

□ 张健

“孙老师,您看,我把学校的柿子树‘穿在脚上’啦!”“孙老师,柿子为秋天染了一双棉袜子。”……

深秋时节,淄博市张店区北苑小学的一堂美术课上传出阵阵欢笑声。该校美术教师孙冉冉正在带领学生体验“柿染”工艺。

近日,学校以“霜降”节气为契机,将自然美育融入课程实践,开展了一场以“柿染”为主题的传统工艺体验活动。学生在亲手制作过程中,不仅感受了植物染色的神奇,而且体验到了中国节气文化与自然艺术的魅力。

活动现场,学生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清洗柿子、榨取汁液,有的负责设计图案,有的将图案绘制在袜子、扇子、抱枕等物品上面,创作成独一无二的工艺品。孙冉冉站在一旁讲解:“柿染源自中国古老的植物染技法。柿汁中含有单宁酸,经过氧化和日晒,它的色彩会从温润的琥珀色蜕变为沉静的深褐色,最终形成有时间记忆的色泽,可用于木材、竹编、棉布等材质的染色。”她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学生听得认真、做得专注,教室里洋溢着探索与创造的气息。一件件作品在学生手里诞生了!他们纷纷感叹自然造物的神奇与手工创作的魅力。学生苏之夏说:“原来,柿子不仅可以吃,还能用来做染料。我感觉,大自然里到处都是宝藏。我太爱我们的学校啦!”

“我带领学生从认识校园里的柿子树开始,感受时间的流逝与四季更替。我们一起摘柿子、做柿子插花、制作柿漆,用柿漆来制作各种工艺品。这是一场人与自然的合作之旅。随着时间的流逝,生活意趣、自然知识、传统文化都会成为滋养学生审美品格的精神补给。”孙冉冉说。

据了解,北苑小学近年来持续推动“自然美育”艺术课程体系建设,开发了“草木染”“蓝晒艺术”等一系列特色美育课程。孙冉冉认为:“通过这样的自然美育课,我们希望学生不仅能学会一项美的技能,而且能在大自然中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柿染’课程将节气文化、自然美育、艺术创作融为一体,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校长翟萍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挖掘自然与人文资源,推动美育课程走向深入,让更多学生在四季轮回中感知自然之美,在实践中收获成长之乐。”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