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我的从教故事 四秩“花生缘” 践履“育人梦” 用爱照亮学生前行的路 左手执爱 右手秉责 点 燃 心 灯

第8版:我的从教故事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我的从教故事
08

左手执爱 右手秉责

□ 厉娜

教育不是给予,而是唤醒。2012年刚入职当班主任的我,正学着用心灵的微光去点亮另一颗年轻的心。

那天的晚自习,教室后排的灯管“滋滋”闪了两下,将我的目光引向了坐在角落里的陈明。他佝偻着背,校服袖口上沾着用圆珠笔画出的蓝痕,面前的卷子空白了大半。

我轻轻地敲了敲他的课桌,他猛地抬头,眼眶泛红,手忙脚乱地用橡皮擦蹭着早已干净的卷面。“老师,我……”话音未落,一滴泪砸在卷子上,晕开一片模糊的蓝。在走廊昏黄的声控灯下,他声音发颤:“我爸的止痛片……再也用不上了。”母亲常年在外务工,丧父之痛压倒了这个稚气的少年。

第二天晨读前,我把冒着热气的豆浆塞进他手里时,触到了他掌心厚厚的茧。“把作业认真完成,然后到办公室来换我的茶叶蛋。”他嘴角抽动了一下,那是我半个月来第一次看见他脸上有活力。

于是,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交谈,鼓励他要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我动员班上的学生为他捐款,帮助他渡过了难关,还帮他争取到学校食堂售餐员的岗位……在大家的关怀和援助下,他的情绪逐渐稳定,学业成绩也显著提升。

“莫嫌天涯海角远,但肯摇鞭有到时。”2017年的蝉鸣来得特别早,跨界辅导让我明白: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已知,更是探索未知。

当校长在教职工大会上宣布要组建网络空间安全战队时,会议室里的空调突然停了。我攥着钢笔的手心沁出汗来——作为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我连最基本的网络协议都说不清楚。但看着其他教师躲避的目光,我鬼使神差地举起了手:“我来带队吧。”这未知的领域激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面对学校赋予的使命,我必须全力以赴。

实训室的热浪能把人蒸熟,我带着6名学生,像闯进科技森林的原始人。第一周,我们连“渗透测试”是什么意思都要上百度搜索。为尽快掌握这个项目的内容,我在实训室里度过了整个暑假。每天晚上,学生训练完回宿舍后,我还要继续研究问题,常常直到深夜才离开。

8月最热的那天,实训室的最高温度达40℃,我给学生买来风扇,自己却中了暑。恍惚间,我听见学生在争论:“该给老师买藿香正气水还是清凉油?”有人小声说:“都不如赢个冠军。”省赛开始那天,我穿着特意定制的西装——内衬里缝着每名学生写的祝福纸条。当评委宣布我们获得一等奖时,窗外夕阳如火,把每个人疲惫的脸庞都镀成了金色。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校园里每盏长明的夜灯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以坚守传递火种,用拼搏续写荣光。

2022年秋天,当系主任的聘书落在我手中时,窗外的梧桐叶正打着旋儿飘落。那薄薄的一张纸,却比当年第一次站上讲台时的教案还要沉重。

记得第一次召开全系教师大会时,投影仪突然“罢工”。我索性关掉PPT,像当年在实训室里那样,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起了“作战图”;“咱们系就像这个电路板,每名老师都是不可或缺的元器件。”年轻教师小张“扑哧”笑了:“主任,您这个比喻太硬核了。”但我知道,他们眼里的光被点燃了。

那一年,我的办公室成为“急诊室”。清晨7点,备战技能赛的学生会来讨教战术;午休时间,青年教师抱着教案来讨论创新点;深夜10点,还能看见我伏案修改材料的剪影映在窗帘上……

2023年,我参与了教育部重点任务建设、山东省高水平学校中期验收、日照市办学质量年度评估等共计60余项工作。那段时间,办公室的灯常常亮到深夜,我和同事们加班加点,熬夜整理材料。有次加班到凌晨,保安老李端着保温杯进来:“厉老师,您屋里的灯啊,比教学楼的应急指示灯亮得还久。”现在走过系部走廊,总能看到令人欣慰的画面:实训室里,学生围着我们新引进的智能设备热烈讨论;教研室中,老教师手把手指导青年教师磨课;荣誉墙上,省赛金奖的证书旁边,悄悄多了一张抓拍照——那是去年深夜,全系教师集体加班时,不知被谁拍下的“泡面盛宴”。

当无数盏灯在校园亮起,我的左手接过前辈的火种,右手传递给学生火炬——原来,生命耕耘的真谛,是把独奏谱成教育的交响曲。灯火依旧,而传承的故事,正在每间亮着灯的教室里续写新的篇章。

“左手执爱,右手秉责”是职教教师的育人真谛,爱无责则纵容,责无爱则冰冷。教师以爱唤醒心灵,以责锤炼本领,教育便成为师生共同的生命耕耘。

(作者系日照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录入: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