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奎文区青少年生命成长科学院打破校际壁垒,聚合优质资源——
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学子
“看!这是唐代的胡旋舞,旋转时裙摆展开就像绽放的牡丹。”在潍坊市奎文区德信现代小学,教师于晓娜以舞蹈为线,串联起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并将诗词歌赋、历史故事等融入其中。来自奎文区不同学校的60余名学生在现场感受这场传统文化盛宴。
这是奎文区青少年生命成长科学院传统文化研究学院开展活动时的真实写照。
2024年11月,奎文区青少年生命成长科学院正式成立。该院围绕智趣乐学、体育健康、劳动技术、文学创作、数智网络、传统文化、书法绘画、歌舞艺术、演讲口才、生命成长10个领域设置了10个研究学院。奎文区教体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表示,成立青少年生命成长科学院,旨在搭建一个区级平台,整合优质师资力量,链接吸纳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为在不同领域有特长爱好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让他们更好地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青少年生命成长科学院打破了校际壁垒与资源孤岛,构建起 “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元参与”的治理架构。奎文区教体局专门成立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制定、政策指导与监督评估,确保资源统筹与活动落地。
“我们不是简单地拼凑课程,而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覆盖青少年成长全维度的培育体系。在运行机制方面,青少年生命成长科学院下设的每个研究学院由在相应领域具备资源优势的学校牵头负责运行,形成‘一院一品’的发展格局。”奎文区教体局党组成员裴志星介绍。
在新华中学游泳馆,游泳国家一级运动员吴文思雨正在耐心地为学生授课。“为让学生训练得更有效果,我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培训方案,有助于他们实现从基础泳姿到高阶技巧的进阶式成长。”吴文思雨说。学校校长张雪梅表示:“我校体育场馆功能齐全,奎文区体育运动学校也在我校挂牌,能同时满足多种体育运动的需要,所以我校牵头负责体育健康研究学院。”潍坊日向友好学校在书法领域已经探索了30年,积淀了厚重的书法育人经验。在书法绘画研究学院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该校依托书法名师工作室,让学生沉浸在书法艺术的海洋里,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专业力量的注入让青少年生命成长科学院的根基更加牢固。在师资队伍配置上,奎文区教体局聘请了潍坊学院、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潍坊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担任顾问。除此之外,各个研究学院还主动链接社会资源,邀请社会不同领域的专家加入。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互联网在推动文明进步的同时,也裹挟着风险隐患。网络安全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专业话题,而是与大家都息息相关的必备常识。”在奎文区未来教育体验学校TED讲堂里,山东省职业教育青年技能名师、山东省技术能手、信息安全专家李臻为数智网络研究学院学生讲授了一堂生动的网络安全课。“李老师的授课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对网络安全、文明上网、个人信息保护等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早春园小学学生吴孟源说。
奎文区第一中学聘请了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专业的全国青少年演说金牌讲师窦婉莹担任演讲与口才研究学院的主讲教师,潍坊十中聘请了奎文区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杜宁担任生命成长研究学院导师,德润学校与圣荣小学联合聘请了全国信息学奥赛金牌教练陈常收、徐雪刚以及人工智能教育和竞赛专家张祥政担任讲师……“以前,为了找专家资源,我们差点儿‘跑断腿’;现在,通过青少年生命成长科学院这一平台可以直接把名师名家请进课堂,使学生受益。”奎文区委教育工委委员、奎文区第一中学校长刘书仁说。
在课程设计方面,各牵头学校积极探索创新,开发了一系列备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乐川街小学推出了“校园跑酷”课程。该课程将跑酷技巧与青少年体适能训练相结合,通过搭建可调节高度的软垫组合、旋转平衡桩等器械,模拟真实跑酷场景,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与敏捷性。潍坊十中推出了沉浸式成长课程,涵盖了“成长心世界”生命成长课程、生涯规划、自然探索及家校共育等内容。崇德学校开发了“星轨探秘”课程,通过搭建卫星模型,开展轨道运行模拟实验,让学生切身感受航天航空知识。
“自青少年生命成长科学院成立以来,已经高质量开展了60余场区级活动,惠及来自全区各所学校的2000余名学生,实现了区域优质资源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匹配。在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中,86人获省赛一等奖;在信息素养大赛中,3支队伍获国赛奖励,12支队伍获省赛一等奖。1000余名学生相继在省级以上各类艺术比赛中获得奖项。”奎文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玉兴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立足学生成长需要,配优配强专业师资队伍,丰富完善特色课程体系,建立学员成长档案,让青少年生命成长科学院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奎文学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