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蜗牛”去散步
作为一名刚刚进入特教队伍的年轻教师、班主任,我每每读张文亮《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首诗,总有许多感慨。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肢体上、心智上或多或少有些残疾、障碍,这就要求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付出更多爱心和耐心。尽管接受的是特教师范教育,尽管对特教学校学生有多种设想,但现实仍让我感到十分意外。这些特殊学生大多反应迟钝,重复千次也学不会正常人的一个动作、一句话。我有时会急躁,失去耐心,忍不住抱怨:“怎么还是不会?”可是,望着学生们不知所措、惶恐无助的眼神,我禁不住又一阵心酸:他们不仅仅是孩子,还是有智障的孩子呀!他们已经尽力了,已经非常优秀了!每当这时,我会弯下腰,握着他们的手说:“继续加油!老师相信你能行!”
我们班有9名学生,其中2名脑瘫患者、2名自闭症患者、5名智障患者。因为学生处在低年级,对他们进行习惯养成教育非常重要。根据教学要求,每天下午放学时间,学生们都要在教室坐好,等我送他们走出教室、走到楼下。每次我都叮嘱他们凳子要摆放整齐、关好门窗,排好队下楼、离校。有一天,学校安排我去校外做手语翻译,回学校时已经放学了。门卫师傅跟我说:“你们班的学生放学没出来,非要等你回来才放学,我劝了他们半天呢!”听了门卫师傅的话,我既高兴又不安,高兴的是,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遵守纪律,知道放学后不能乱跑乱动,应该听命令、指挥放学;不安的是,自己考虑不周到,没想到在外时间太长,耽误了学生们放学。于是,我跟学生们说:“如果以后放学时老师还没回来,你们要自己站好队放学。”我还想利用下午放学的机会,锻炼他们的灵活性。又过了几周,一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后,我故意对学生说:“老师下午有事,要提前离开学校,请同学们放学时自己排好队放学。”然后,趁他们不注意,我悄悄躲在另一个教室观察他们。嗨!他们表现得真不错,能够按照平时要求,自觉排队、放学。第二天上课时,我高兴地表扬了他们。
暑假结束后,学生们上二年级了。一天下午放学时,我有些材料还没整理完,就没去教室门口等他们。可听到放学铃声,我又有些不放心,便急急忙忙朝教室跑。刚到教室门口,我就看见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教室,教室里的凳子已摆放整齐,门窗已关好。我非常感动也非常欣慰,感觉学生们真的长大了、懂事了。虽然,这在正常人眼里是一些不起眼儿的小事,但对于我和学生来说却是很了不起的。我们的努力有了回报,我为学生们的进步感到高兴!
回过头来看一看,对照过去,“小蜗牛”们已经前进了好多。我愿牵着这些“蜗牛”的手缓慢地散步,静静地感受微风拂面、花香袭人、虫啁鸟鸣、满天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