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博览 职教生源不足,怎么看怎么办 “通知书作废门”招生办须给个说法 山东财经大学舜耕校区图书馆   山西提出到二○一八年基本消除“择校”现象 引入竞争机制解决高校大而不强问题 甘肃:民办院校董事长和校长须分设  调查显示:59.4%的受访者曾因父母错误教育方式受到伤害 上海小学全面推行等第制不用分数评价不排名

第8版:教育博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博览
08
【调研快览】

调查显示:59.4%的受访者曾因父母错误教育方式受到伤害

□ 王琛莹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人进行的一项关于父母教育方式的调查显示,59.4%的受访者曾因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而受到伤害。在受访者看来,父母两大错误教育方式是“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和学业”(55.4%)和“棍棒式教育”(50.3%)。39.1%的受访者认为,理想的亲子关系是亦师亦友,但有边界。

受访者中,“00后”占0.9%,“90后”占18.6%,“80后”占52.8%,“70后”占19.9%,“60后”占6.6%,“50后”占1.2%73.7%的受访者有子女,26.3%的受访者没有。

59.4%的受访者曾因父母错误教育方式而受到伤害

面对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52.9%的受访者曾心生埋怨,只有34.1%的受访者不曾埋怨过父母,11.7%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仅有1.3%的受访者觉得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是正确的。

在父母错误教育方式的种类中,“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和学业”和“棍棒式教育”位列受访者选择的一、二位,分别占55.4%50.3%

在天津创业的周景源(化名)由爷爷奶奶带大,很少和父母在一起。“我小时候父母都在拼事业,对我的关心就是尽量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周景源回忆,每次父子见面都聊不了几句,父亲总是说:“学习上你自己多上点心,钱不够打电话。”

“除了钱,他们还能给我什么?”周景源甚至觉得,自己还没有父亲的金钱重要。这让他对父母“心灰意冷”,凡事都藏在心里,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

调查显示,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还有:只要孩子听话懂事(49.9%),施压式教育、不与孩子沟通(47.6%),溺爱式教育(39.3%),只提供物质条件、缺乏深度的关心与爱(33.5%),将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30.1%)。

数据显示,59.4%的受访者曾因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而受到伤害,40.6%的受访者自认为没有。

53.9%的受访者最不认同父母说“我是为了你好”

刚过完30岁生日的张原至今无法摆脱母亲对她的“照顾”。“父母决定一切。”张原表示,和许多中国式父母一样,母亲对她的管束也渗入她工作、交友等私人领域。

她原以为告别学生生涯,进入职场后母亲会对自己尊重一些。“没想到他们‘变本加厉’。从找工作到结婚、生小孩,她都要操心。”最不能让张原接受的是,母亲每次干涉她时,挂在嘴边的都是“我是为了你好”、“你不按照我说的做会吃亏”等。“有一次我急了,向母亲吼‘就是吃亏也是我自己乐意的’!她就又哭又闹,说我不孝顺。”张原无奈地说。

调查中,53.9%的受访者不能接受父母做任何事都是“我是为了你好”。40.5%的受访者不能接受干涉子女的工作及私生活。39.8%的受访者不能接受一味要求子女“懂事”。

受访者不能接受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还有:要按照他们制定的道路生活(36.4%),想掌控你的人生(35.4%),落伍无知、无理取闹(35.0%),不允许子女的失败(22.4%),把子女当成他们唯一的生活(21.5%)。

张原认为,他们这一代父母多是“50后”,在价值观、世界观上都与子女们有较大差异。她从不奢求父母理解自己,只希望父母少操点心,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生活上。

创业之后,周景源渐渐能理解父母当年的苦衷,但仍觉得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是不恰当的。“他们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时候就当了父母,对待我的方式过于简单。虽然这让我早早地学会自立自强,可也缺失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应有的快乐。”

受访者心中父母与子女的理想关系是什么样的?39.1%的人选择亦师亦友但有边界;30.9%的人认为是朋友和伙伴的关系;15.0%的人觉得父母应有父母的样子,子女应有子女的样子;13.4%的受访者认为是上下级式、权威型关系。

张原表示,自己正尝试重新建立与父母的关系,“必要时将父母关在我的生活之外,不让他们左右我的一切”。但她同时认为,有的父母过于尊重子女,在亲子关系中也会缺少一种“亲切感”。“如何做到更好的平衡,也许是父母一辈子都在学习的事,也是我们作为子女需要学习的。”

(摘自201692《中国青年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