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新闻 沂南县抓学校食堂安全管理确保“零事故” 图片新闻 邹城市德育“微课堂”发挥育人大作用 兰陵县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简 讯 昌邑市教育惠民服务下基层进社区 让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  旗帜鲜明讲政治 确保正确办学方向 招远市对音体美课程实行刚性化管理

第2版:新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新闻
02

让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

——莘县积极探索留守儿童管理新模式

□ 本报记者 孔卫平 通讯员 王跃群

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心理失衡,学习受影响,怎么办?近年来,莘县积极探索建立监护教育指导体系,有效地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临时爸妈”陪伴弥补亲情缺失

“实行‘临时爸妈’陪伴,让教师扮演‘第二父母’的角色,目的是发挥‘代理家长’的作用,营造‘家’的氛围,让留守儿童体验到‘家’的温暖,为留守儿童打造幸福成长港湾,填补他们亲情的缺失,让他们在爱的呵护下健康成长。”该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吴春立说。

面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现实,莘县中小学实行“临时爸妈”陪伴——师生结对,密切关注留守儿童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随时沟通交流。据了解,“临时爸妈”还与留守儿童开展“亲子阅读”等活动,加深交流。

有一天,张鲁镇初中学生杨家辉想妈妈了,趴在桌子上抹眼泪。他的“代理家长”郭瑞平老师发现“苗头”后,立即把他叫到自己家里和他谈心,还做了他最爱吃的家常菜,和他同桌吃饭,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杨家辉感动地说:“老师,我一定听您的话,好好学习,学会坚强和独立。”

耐心引导消除留守儿童心理失衡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缺少父母的关心和呵护,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

针对这一问题,莘县教育局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各学校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状况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心理健康成长记录档案,实行动态跟踪,分类管理。针对留守儿童的不同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疏导。学生李琳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自幼由爷爷奶奶抚养,心理产生了自卑的阴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的同学,大家都看不起自己,自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对这位自暴自弃、丧失信心的学生,班主任用“心语书签”与她进行交流,让她感动又暖心。

“孩子参加几次活动后,变得活泼开朗了,学习也用功了。”翰林学校政教主任葛立锋说。为解开留守儿童心结,不少学校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剪纸、绘画、书法、演讲比赛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参与更多的文体活动,健全留守儿童意志品质。樱桃园小学还开通了“亲子热线”、“心语聊吧”,设立“知心姐姐信箱”等,让留守儿童及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倾诉,指定心理健康教师及班主任对他们进行专门心理疏导,及时矫正他们的心理,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温暖、幸福的成长环境。

“导师”辅导让留守儿童学业不掉队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打工,隔代监护人年龄大,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孩子的管理松。怎么办?从2014年开始,莘县不断完善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对留守儿童实行“导师”制管理——对留守儿童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导师”根据实际制定辅导计划,实行“一对一”辅导。

“以前,我总认为让孩子吃好穿好就行了,没想到教育孩子还有这么多的道道儿。”妹冢镇中心小学一位留守儿童的爷爷说。该县积极开展“送课到村入户”活动,周末假日,“导师”到留守儿童家中,和监护人零距离交流,传授知识。“导师”还用微信、QQ等与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交流。“以前不知道怎样辅导孩子,现在可好了,有了老师网上指导,我们当父母的心里就有底了。”一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家长话语中充满感激。“看到学生学习一天一天地进步,我打心眼儿里高兴。”俎店镇中心小学孙老师说起留守儿童的转变满是欣喜。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