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如何有效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把书读旧 把书读薄 图片新闻 校长怎样引领教师读书 引导学生正确诵读经典 如何让阅读成为习惯 让学生饱饮阅读之“泉”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引导学生正确诵读经典

□ 潍坊文华国际小学 张星

无论上小学还是上大学,无论当学生还是当教师,对我来说,“阅读”都是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字眼儿。

我自幼生活在一个书香之家,家中每个房间都有书架,一排排全是厚厚薄薄的书籍。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当过高中语文教师的父亲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你要原原本本地读唐诗宋词了。我小学毕业之前就把《唐诗三百首》、《宋词一百首》倒背如流了。”

受父亲的熏陶,我从小也读了一些书,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句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而且还知道这是苏轼的诗。

上边的话,无非是表明少年时期的阅读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因为读了一些书,又当了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日益受重视的今天,我常想:阅读,应该读什么?怎么读呢?

20多年前提倡“大量阅读”,后来又提倡“泛读、精读、素读”。其实提倡的都是读书的方法而非要读的内容,没有解决“读什么”的问题。

“读什么”呢?我的建议是“精选经典”!古人读书从童蒙开始直到皓首穷经,除了提笔写字并无其他。现在的学生有多少学科?如果不加选择地把所谓“经典”甚至一些糟粕一股脑儿地硬塞给学生,说轻了是浪费学生的时间,说重了就是对学生生命的不负责!更不可否认有些人是言在“文”而意在“币”。

所以,经典当然要读,但不是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全都读,我们需要的是经过学者和一线教师认真甄别遴选出来的真正的“经典”。

“怎么读”呢?我的建议是“主题诵读”。现在很多读物,有的照单全收,有的七拼八凑,有的洋洋十多册,缺少分类,没有主题。学生如果读这些文章,接受的只是一些“碎片”,而不是系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位老教授告诉我:“我很担心‘经典’误人,成了愚民教育。”这并非杞人忧天,因为不少含有糟粕的所谓“经典”已经进了学生的书包。

除了确立主题,还要教会学生读经典的方法。古人的吟诵是有节奏的艺术享受,再优美的诗文如果被“喊”出来甚至“吼”出来,学生也不能得其三昧,不但不能获益,还有可能从此讨厌经典。

在经典阅读方面,“为什么读”的问题已经不成问题,但“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远未解决,甚至尚未引起重视。这恰恰是经典诵读、阅读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