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一事精致 足以动人 中国海洋大学科技夏令营开到小山村 青岛理工大学学子开设“扶学扶志”暑期课堂 聊城大学“漂流书屋”开启读书分享会 山东女子学院:校地合作助力乡镇发展 德州学院暑期开展科技支农活动 山东科技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描绘“美丽乡村” 友谊的“小船儿”横渡海峡

第7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7

友谊的“小船儿”横渡海峡

——海峡两岸大学生暑学营体验齐鲁文化和中国“新四大发明”

□ 本报通讯员 刘积舜 王红梅 张明坤

海峡两岸大学生在青岛名家美术馆跟着书法家学习书法。 刘积舜/

“春秋天堑,历风雨,至圣瞻仰情愈浓。

两岸通途,跨海峡,民族根源植心中。

研学两岸根源,探寻民族文化。”

这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学生李博一在“暑学营三行诗微博比赛”中的获奖作品。

71721日,“发现:齐鲁文化&台湾文化”海峡两岸大学生暑学营在山东举行。来自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云林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18名大学生参加了暑学营。

5天的时间里,暑学营以“科技改变现代生活”为主题,体验中国“新四大发明”之高铁、网购、支付宝、共享单车,以“中华文明同渊源、两岸青年一家亲”为主题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与两岸当代青年的新闻调查,以“《论语》与当代文化”为主题开展三行诗微博比赛,以“中华泰山”为主题开展摄影比赛,以“两岸青年、责任共担”为主题开展工业制造4.0及青岛发展的青年论坛,以“齐鲁山水、美丽画卷”为主题开展H5制作大比拼等一系列活动。

“以前,我了解周礼和儒家文化更多是通过书本上的只言片语;如今,真正来到了‘三孔’,才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台湾大学学生周书圣的感觉没有错,体验齐鲁文化是这次暑学营的重头戏。从儒家文化浓郁的“三孔”到古代帝王封禅过的泰山,从尊崇周礼的鲁国文化到崇名尚利的齐国文化,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戏体验到跟着书法家学习中国传统书法,从专家的齐鲁文化报告到青年主题论坛……多样的文化体验和交流让两岸大学生兴奋不已,收获良多。

龙华科技大学学生梁珈嘉对儒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道:“开营仪式上的专家报告和‘三孔’之旅让我对儒家文化有了新的理解。”在“我心中的孔圣人”三行诗微博比赛环节,梁珈嘉以“周游天下创儒门,一册春秋教仁义,一教传世数千载”赢得了“点赞”。

在崂山太清宫里,台湾大学学生周书圣穿着一件黑色的古装,向朋友炫耀衣服的物美价廉。这身衣服就是他用支付宝购买的,他刚学会使用支付宝在网上购物。周书圣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特意为“道教文化之旅”崂山之行准备了应景的衣服,并亲自体验了网购的便利、安全。

2017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从此,它们成了中国大陆的当代名片,“新四大发明”体验也成为此次暑学营的另一个亮点。

“这是我第一次来大陆,一切都觉得很新鲜。”台湾清华大学学生张恩加说。在这次暑学营中,像他这样的台湾青年大学生们都亲身感受到祖国大陆和台湾生活方式的不同,体验了大陆现代科技生活的便捷、高效和时尚。

通过沟通和交流,两岸青年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表示,要把两岸青年建立的美好友谊在各自学校传递下去。

“两岸同根同源一家亲是我的真切感受。”台湾清华大学学生陈佑铨说,他对这次齐鲁之行感触很深。他为拥有这样一次直观、实践式体验的机会而感到开心。他认为,这种体验是不同于教科书理论、老一代的认知的。

5天的文化之旅、科技之旅、友爱之旅中,18个青年手拉手在青岛金沙滩上遥望太平洋,肩并肩在青岛奥帆基地合影留念,携手互助登上泰山之巅玉皇顶……

在毕营仪式上,他们真诚倾诉衷肠;在离别时刻,他们的眼眶湿润了,大家都依依不舍。这些经历让两岸青年收获了真挚的友谊。这份友谊将横渡台湾海峡,在两岸更多青年学生心中延续……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