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一事精致 足以动人 中国海洋大学科技夏令营开到小山村 青岛理工大学学子开设“扶学扶志”暑期课堂 聊城大学“漂流书屋”开启读书分享会 山东女子学院:校地合作助力乡镇发展 德州学院暑期开展科技支农活动 山东科技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描绘“美丽乡村” 友谊的“小船儿”横渡海峡

第7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7
【高教时评】

一事精致 足以动人

□ 于洪良

眼下虽值炎炎暑假,但是,两股清凉宜人之风吹拂大学校园,让人心生舒爽与感佩之意:其一是中国科技大学自2004年起实施“隐形资助”,600万元惠及4万人次贫困生,尽显人文关怀;二是陕西师范大学自2007年起坚持用毛笔书写本科录取通知书,从“第一课”就开启传统文化教育,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做到了专注和精致。

这两件事都不大,但是很具体;“小”处有洞天,细微见精神。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两校的生动实践历经十余年一以贯之,传承延续不间断,且至今大有被推广、可复制之效应,让人从中领略和感受到了坚守的定力、创新的魅力和育人的走心。

当前,对大学而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无不责任重大、任务繁重。这既需要顶层设计,统筹兼顾,也需要精准发力,因势利导,集腋成裘,在落细、落小、落实、落地上下功夫。

坚守的定力可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是一句口号,真的需要心无旁骛,久久为功,善做善成。始终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既是目标任务,也是根本遵循。一项工作,能坚持十余年不容易。十几年来,中科大和陕西师大或许发生了很多变化,比如校领导的更换、管理制度的废立、工作责任者的变动。但是,因为“隐形资助”的终极指向是为了学生,因为冒酷暑手写录取通知书也是为了学生成长,所以两校都雷打不动地坚持了下来,没有浅尝辄止,没有做表面文章,更没有“一阵风”。这就足以让人感动与敬佩。办教育,需要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办大学,需要这样一种执着与定力,认准的事长期坚持,不左顾右盼,不东张西望。

创新的魅力可感。教育创新、管理创新和工作创新就在身边,并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中科大是如何精准确定贫困生的真实状况的?他们为了提高“科技含量”,通过改进数据统计方法,利用网络对新生的心理和家庭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并综合各院系平时掌握的学生生活情况,建立了每学期更新的贫困生数据库,以真正确保贫困生认定的精准。而陕西师大为了唤起年轻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礼敬,偏偏舍近求远,舍弃数千份录取通知书半天就能打印完的快捷做法,甘愿下笨功夫。其根本初衷就是以重视书写为切入口,唤醒和涵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自信,探索以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心灵的新载体、新路径。这或许远胜于一些冗长报告会的效果。由是观之,创新难吗?不难,真的不难。只要我们人人心中有创新的愿望,并努力付诸行动,就能成功。但愿这样的“自选动作”更多一些!

育人的走心可学。任何时候,坚守“育人为本”都是大学的正道。从本质上说,中科大的做法体现了贫困生尊严的重要性,并认为它值得用更多的资金投入去争取和维护。所以通过这种人性化的资助方式,让他们既可以安心地使用这笔钱,又能体会到被关注的温暖。而陕西师大那些平均年龄近80岁的老教授们及校友代表“手肘成胝,情怀化人”,通过一纸录取通知书,让学生收藏了情怀,亲近了传统,懂得了坚守。墨香从笔尖传递到纸上,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也由此晕染开来。当下,大学生群体中的“00后”越来越多。他们大多一出生就处于家庭条件优越、文化氛围开放、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多元社会环境中,且他们的学习生活“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因而,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既要用心、用情、用力,又要“号准脉”、“开好方”、“下准药”,变“大水漫灌”为“细水滴灌”,力求“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中科大和陕西师大匠心独具,探出了新路,走在了前面,带了个好头。

教育怎样,未来就怎样。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需要每一所大学都学习中科大的精致,借鉴陕西师大的走心,求新图实,凸显教育方式的亲和力,丰盈教育手段的文化味。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入心、入脑、入行。

(作者为山东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