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三味文摘 传统文化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朱生豪病中翻译莎士比亚 印度电影国际化转型成功 名人眼中的孩子与教育 从知识型阅读到研究型阅读 中国大学的马太效应 记忆力太好未必是好事 中国“新四大发明”受追捧 秀美的山村 蔡元培的渐进思维

第4版:三味文摘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三味文摘
04

从知识型阅读到研究型阅读

□ 左东岭

大学与研究生阶段的阅读可以分为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知识型阅读的重点在记忆,研究型阅读的重点在辨析。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差别主要是针对文科,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而言的。

研究型阅读方式之一:疑问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质疑,尤其是对于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所应持有的态度。无论你所阅读著作的作者地位有多高,名气有多大,均不应被置于疑问的眼光之外。

研究型阅读方式之二:对比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有比较才能鉴别”,许多观点与见解单看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可一旦将不同专家的同类文章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往往会发现它们之间会存在许多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地方。那么究竟是谁犯了错误,通过对比会为你留下一堆疑问,从而引起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研究型阅读方式之三:联想式阅读。要进行这种联想式的阅读,有两个环节很重要。第一个环节是要建立自己的学术基点。学术基点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或者是一个研究领域,或者是一个研究对象,或者是一种学术观点,总而言之应该是自己相当熟悉、经常思考并试图解决的东西。当研究者阅读其他著作时,就会与自己所关注的学术基点产生学术性联想,许多新见解就是在这种联想中萌发的。第二个环节是要具有比较敏锐的触类旁通的感觉与能力。就是通过联想发现新现象与自己的学术基点的内在关联,去体会它们在哪些方面是相通的,在哪些方面是相异的,其价值与意义何在等等。

(摘自2017年第5期《读书》 )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