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内外结合,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 优化朗读教学之策略 采取多元手段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 远离焦虑 静待花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思考

第4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4

优化朗读教学之策略

□ 赵秉秀

一、保证读书时间

教师可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安排每节课的朗读时间,并要求学生自我监控达成度。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用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读准字音,不读破句。特别是自学性朗读,要让全班学生都读完、读好,切不可只做读的样子,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达性朗读,要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切不可未准备好就仓促上阵;要留读后评议的时间,通过评议强化朗读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节功能。

二、扩大朗读训练面

朗读训练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单调的阅读会使学生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适当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如学生朗读时放些相应的背景音乐,请学生配配画外音,等等。

三、处理好博览和精读的关系

博览就是观大略,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书籍,为精读创造条件。看目录,从目录中发现有用的内容,再翻阅有关部分;快速阅读,用较快的速度读一遍,了解大致内容。

在博览的基础上,在同类书中选出一本进行精读。精读之后再阅读同类其他书籍。精读时,要细嚼慢咽,多动脑筋,反反复复地读,认真做读书笔记。

四、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在阅读教学中,把朗读与理解截然割裂的现象并不罕见。教师分析前读一遍,讲解完再朗读一遍,甚至学生根本没理解就要求读出感情来。如学习《春》一课,仅仅理清文章脉络后,教师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说“春天的景色这么美,请大家美美地读出来”。课后,笔者问学生:“景色美在哪儿?脑中有画面吗?哪些语句写出了景色美?”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所以,朗读要以理解为基础,学生通过朗读可品味文章的情感。

五、精选练点,提高朗读质量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要读出语言的韵味,读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六、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朗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都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但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也要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竽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