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内外结合,激活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 优化朗读教学之策略 采取多元手段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 远离焦虑 静待花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思考

第4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4

采取多元手段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

□ 青岛市黄岛区太行山路小学 丁培光

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少教,学生多学。”这种以“少教”促使“多学”的愿望,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探索多元阅读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课型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多做、多用,让学习成为一项轻松有趣、人人都想参与的活动。单一的教学方法缺乏深度,也不符合阅读信息解读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应尝试将读物推荐课、精读方法指导课、略读方法指导课 、诵读课 、演讲体验课、批注阅读课、比较阅读课、读书交流课 、阅读赏析课、阅读成果展示课、自主阅读课、迁移拓展课、读写结合课等相结合,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形成综合阅读方法,较好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体现阅读的本质。

二、根据不同体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文学体裁的门类众多,一般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抓住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把同一体裁文章的共同点找出来,有利于学生对这类文章的学习。说明文我们可以就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点等三个方面进行阅读。我们在讲授说明文的时候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讲清这些共性,为本文和后续文章的学习做好铺垫。诗歌的首要特点就是抒情性。诗歌一般借助于“意象”或通过各种“意象”达到间接抒情的目的。意象——寓意——作者情感三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抓住诗词作品中的意象就找到了学习诗词的一把钥匙,可以取得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以及把典型人物类型化应该是小说教学的重点。学习散文时,我们应该从散文的语言特点入手,重点体会散文语言的抒情性、生活化的特点,让学生在静静阅读中心灵得以慰藉和净化。戏剧教学中,我们要抓住矛盾,在语言的品读上把握人物情感。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本具体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掌握一类文章学习方法,最终达到不教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课后多元阅读,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引导学生读课文中的人物故事。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鲁迅等名人的故事。阅读这些名人的故事,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

读与课文知识有联系的课外书。如学习了《太阳》,我让学生阅读《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学习了《海底世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海洋动物、植物、矿物等方面的科普文章;学习了《赤壁之战》后,学生对这个故事意犹未尽,可以让他们去查阅有关历史故事。

实践证明,采用科学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