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把核心价值观培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由“观”到“果”:让学生收获核心素养的提升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 让沂蒙精神熠熠生辉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历史学学科专业建设 思政课“知识、方法、境界”三位一体教改模式探索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

□ 曲阜师范大学 李文振

作为孔子故里的高等学府,曲阜师范大学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自觉担负起为国弘文、以文化人的使命,积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以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高度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和文化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思政教育、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中,最终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新模式。这一研究与实践成果荣获第八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一是认真挖掘提炼和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核心内容,构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成果团队依托的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和孔子文化研究院拥有山东省中国史一流学科、中国史博士一级学科、山东省“孔子与山东文化强省战略协同创新中心”和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核心内容能够进行深入挖掘和准确把握。本成果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统一,以科研反哺教学,将科研优势有效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开发了“孔子与儒家文化”校本课程(必修)及“生活中的儒家伦理”、“儒家经典与儒家文化”、“孔门弟子”、“诸子百家概说”、“中国传统节日民俗”、“唐诗宋词选读”等十余门拓展课程(选修),部分课程实现了在线网络教学,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二是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有效融合,讲清楚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成果团队以承担的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招标项目“儒家优秀文化传承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为引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课程系统和教学内容中,向学生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同时,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唯物论贯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过程,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方针,切实解决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立场和方法等重大问题,积极开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有机融合的全新局面,形成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格局。

三是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相结合,整体设计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本成果紧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密切配合课堂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形式,推出了一批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一是做好“以优秀文化铸魂、为人生之路奠基”校园文化主题活动的顶层设计,凸显“孔子文化月”、“孔子大讲堂”、“洙泗讲堂”、“洙泗学社”、“儒学与马列‘双经典’研读”等知名校园文化品牌的带动效应。二是紧密配合课程教学内容,推出“ 国学经典诵读”、“国学沙龙”、“传统礼仪研修”、“大学生成人礼”、“国学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感染、启迪和塑造学生。三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和模式。在办好传统的传播平台《齐鲁学刊》孔儒专栏、《孔子文化》内刊、“中华孔子网站”的同时,推出“孔子教我做君子”微信公众号、“孔子与《论语》教学”课程QQ交流群、洙泗读书会QQ交流群等,吸引了众多学生参与。

四是突破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社会实践缺位的瓶颈,创建了旨在内化于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体系。本成果在育人理念上由以“外铄”为主变为以“内发”为主,切实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体系:一是组织学生参与“国学小课堂”等志愿服务活动、“十大孝心学子”等评选活动,践行美德,陶冶情操。二是组织学生开展“明德故事进社区”、“儒家文化齐鲁行”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普及活动,传递温情,大弘儒风。三是组织学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文化名村名镇调查”、“家风家史调研”等项目,对话历史,感悟传承。四是鼓励学生参加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创新创业”项目及各类竞赛,深刻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自开展以来,立德树人成效显著,教研成果突出,社会反响良好,示范效应彰显,先后有180个项目和个人获省级以上奖励,40余所高校就其进行考察交流,10余所高校借鉴实施这一育人模式,对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