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把核心价值观培育贯穿高校教育教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由“观”到“果”:让学生收获核心素养的提升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全过程的研究与实践 让沂蒙精神熠熠生辉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历史学学科专业建设 思政课“知识、方法、境界”三位一体教改模式探索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思政课“知识、方法、境界”三位一体教改模式探索

□ 山东大学 徐艳玲

对思政课来说,教学改革永远是主旋律。在长期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是:“我们应该给学生什么,我们能够给学生什么。”“我们应该给学生什么”是一种价值追问,关涉的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问题;“我们能够给学生什么”是一种事实判断,关涉的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困境和出路问题。长期的教学改革实践告诉我们,我们首先应该给大学生“知识”,然后是“方法”,最后是“境界”。我们认为,这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主题”,也是思政课提高教学实效性之表征。

所谓“知识”是指,马克思主义在科学和意识形态之间保持一种必要张力的“知识”,是学生在当下和未来职场上能够使用和消费的“知识”。我们应鼓励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所谓“方法”是指,通过实践对事物自身逻辑的认识。学校应要求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社会、观察世界的一种有效分析工具,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当作“显微镜”、“望远镜”及“看家本领”。

所谓“境界”是指,在教学中增加马克思的人格境界、马克思主义真谛和共产党人精神的教育,加大情感投入,在凸显思政课“以理服人”逻辑力量的同时凸显“以情育人”的情感力量。

在“知识、方法、境界”三位一体的教改实践中,人生境界的开拓应该是一条红线贯穿始终。“知识、方法、境界”三位一体并不是说“知识”不重要,而是说“知识”是“方法”和“境界”的载体;也不是说“方法”不重要,“方法”只能在“知识”的传授和运用中习得;“知识”和“方法”都是统摄于“境界”的。

具体举措是四个坚持。

坚持“知识、方法、境界”三位一体。即在课件栏目设计中,除了课程导入、知识点击、材料分析、角色参与、相关链接等,还设立了方法论提示、境界提示等栏目,力求实现知识性、科学性、政治性、艺术性的统一。

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设立“角色参与”栏目,让学生实际参与教学过程,对重点问题和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条分缕析,拨开种种认识迷雾,回应学生思想困惑,逐步达到解惑、释疑、引导的目标。

坚持教学效果动态评估。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后会在感情、思想、态度和行动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往往表现为一个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的逐步积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一是改变了原有的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模式,形成了新的认知模式。学生反映:原来思政课可以这样讲。二是对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产生了情感共鸣,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社会现象的态度发生了积极的、正向的变化。学生反映:原来问题可以这样看。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模式,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并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学生反映: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过。

“知识、方法、境界”三位一体教改模式点燃了学生的理想火种,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价值追求目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从“知识体系”转变为“认知体系”,继而转变为“认同体系”,最后升华为“信仰体系”,真正实现思政课“铸魂”工程的目标诉求。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