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潜心科研硕果累累 润物无声桃李天下 “老师,也让我们站一会儿吧”  “我是第49名学生” 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 采用多种策略优化拼音教学

第5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5
【课程探索】

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

□ 滕州市西岗镇西岗中学 马士义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很多学校缺乏专职、兼职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室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课形式单调。我认为,每位教师都应该主动承担学校德育工作任务,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

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从家庭方面来看,许多家长对子女的管理模式往往是“在物质上百般迁就,在学习上百般苛求”。前者使孩子沉湎于物质享受,而后者又使他们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的管教模式会使孩子陷入心理不平衡之中。同时,父母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使家庭往往成为宣泄的场所,导致家庭气氛不和谐,加剧了孩子的心理不平衡。从学校方面来看,一部分教师把学生的能力都量化到分数上,使得学生常常处于焦虑、担忧等心理状态。

教师应像关心子女一样体察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动用心育的原则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培养,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消费、交际、择业、危机等方面的指导。这样做既能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又能缓解学校教育的压力。

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一是生活辅导。它又称人格辅导,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建立合理的生活规范,适应基本社交,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教师对学生的生活辅导主要包括情绪辅导和社交辅导。比如,班级中常有这样的学生:自暴自弃乃至厌学;因成绩差而嫉妒别人,向老师打小报告;因身体太胖、太矮而自卑,久而久之,变得不合群;对老师的批评,明里顶撞,暗里忌恨。同时,班里既有人缘好、号召力强的学生,也有因被人欺负而成为出气筒的;既有讲哥们儿义气的小团体,也有良性竞争、追求上进的好伙伴。其实,这些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可以归因于情绪和社交问题。教师发现了这些问题后,就要及时进行情绪辅导,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学会适时、适度、适宜地宣泄自己的情绪,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如宣泄、倾诉、转移、自我暗示等,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艺术是驾驭情绪的艺术”。教师进行社交辅导,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交心理,学会恰当的社交礼仪,学会克服害羞心理、与别人沟通的方法,学会调节人际关系,等等。健康的社交心理有助于班集体的建设,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也有帮助。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消费辅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金钱观;对学生进行休闲辅导,帮助他们学会调节学习生活,学会欣赏艺术、亲近自然。同时,教师可以出示题目,或讲一个故事,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演示情境;然后,教师在情节高潮处置疑,全班学生开展讨论。这种方式适合于情绪辅导、社交辅导等。

二是学习辅导。根据心理工作者的观点,学生的学习有三个问题:能不能学——智能问题;愿不愿学——态度问题;会不会学——方法问题。教师的工作主要体现在对后两者加以辅导。

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教育贯穿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在科学的心理训练原则和方法指导下,结合教学内容寻找学生的兴奋点,用接地气的事例或者情境展开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成功原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训练目标,使学生能够品尝到学有所成的快乐,逐渐形成“愿意学”的积极心理。

学习方法。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制定的指导策略是:根据学生个体的基础,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自习课计划、复习计划、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等,可以具体到帮助他们安排一节自习课学什么、如何学。针对高年级学生,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帮助他们学会制定计划和目标,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心理正常状态,从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心理问题的时期。为了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继续教育培训中,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心理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应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