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一枚不容忘却的印章 棋山温泉 拉脱维亚人的鸡蛋情结 蜡梅 中年仍需吟啸徐行 宁静的村庄

第6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6
【人生感悟】

中年仍需吟啸徐行

□ 季广花

人到中年,不会再有太多惊喜,职称算到了顶,当官又超年龄, 30余年的职业生涯早就退却了新鲜感。再者,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分心,身体还渐感不佳,职业倦怠情绪便不断膨胀,工作少了激情、热情。有时面若深井,心如止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安安稳稳过日子,耽于眼前,安于现状,圆润通达,不思进取。最要命的是,多年形成的惯性思维、工作和生活方式,逐渐在心上裹结成一层刚愎自用的厚硬外壳,针插不进,水泼不入,定型化效应的陷阱将新鲜气息阻隔在外。

智者有言:“到了中年,生命已经流过了青春湍急的峡谷,来到了相对开阔之地,变得从容清澈起来。”是的,人到中年,人生交响的华彩乐章方才入味,我们应该看到结伴前行的温暖,重新发现远方和诗意。而过早地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给一生“盖棺定论”,是对自己的残酷囚禁,也是对漫长人生不负责任的浪费。况且,延迟退休政策即将实施,50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大有可为。

相信凡听过特级教师于永正课的教师,都会被他一颗鲜活的童心所感动。在于老身上我们能真切地体悟到生命的灵动、欣赏到智慧的体操、享受到生成的快乐。面对老顽童似的于老,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于老在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教师工作中拥有了平和而静谧、稳定而安逸、单纯而自足、亲近而怡和、感奋而惊喜、鞭策而发展、神往而进取之境?那就是于老在用不断更新的生命润泽着事业,从而造就了优质的自我。正如一个哲学家所言:“生命具有了信仰的高度,人对未来的梦想就是信仰的超越。”

蔡林森校长倾半生之力,把一所地处偏僻、没有任何先天优势的农村薄弱学校洋思中学,打造成名扬海内外的名校。光荣退休两个月后,这位年过花甲的老校长又从江苏千里迢迢来到河南,从事业的顶峰回到起点,从零开始进行一次新的征程,几年的付出与辛劳又创造了“永威”的教育奇迹。于漪老师 “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教育情怀令人敬佩。霍懋征1956年被评为共和国首批特级教师,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国宝”。她坚信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坚守小学教育60余年。1998年,霍懋征从教育教学第一线退了下来,但是她始终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她说:“我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加倍努力,为支持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再作贡献……”

“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一片黑暗。”相信没有哪一位教师会心甘情愿地将自己扔向万劫不复的黑暗。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带着明敏的心灵、无畏的勇气、坚强的毅力、热诚的信念重新上路,在“等待一个更好的生活,期盼一个更好的存在,追求更高的善与美”中学会放下过多的心理负担,保持一颗青春心灵,一路前行。

青春的花儿谢了,却可以结成果实,这是一种超越青春和荷尔蒙的力量,一种继续成长的力量,一种平静地迎接暴风雨的力量。激发这种力量,你就能活得通透。我们应该向鹰学习,中年时虽经历短暂的伤痛,但没有颓废与懈怠,拥有永远的淡定与无穷的智慧是我们的优势与财富。我们要积极选择新生,锻炼身体,营造可持续的能力;继续奋斗,终身学习,保持旺盛的思维;抛弃旧习惯、老传统,发挥潜能,创新未来。时刻牢记教书育人是我们的神圣天职,学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为个人、为家庭、为国家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作者单位:枣庄市第二十九中学)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