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临沂市开展“提升幼儿前阅读能力”研究 “有氧”复习“自己做” 校长要有互联网思维  和而不同 为而有格

第4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4
【治校方略】

校长要有互联网思维

□ 招远市实验小学 尹少平 招远市第九中学 安桂珍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现代化必须依靠教育信息化来支撑。进入21世纪,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并强调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三步跨越,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在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方面,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已经有1000多万名中小学教师、10多万名中小学校长、20多万名职业院校教师经过培训,达到了教师基本的信息素养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校长们必须主动拥抱“互联网+教育”,通过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重构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把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统一性、标准化、以教定学和千校一面,教育模式是一所学校、一间教室、一位老师,这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而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小型化、多样化、个性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将是社会对教育的最大诉求。我们只有借助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才能更大限度地实现个性化教学,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当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神经末梢时,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纷纷取得重大突破,互联网功能日益强大。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成千上万的学生可以任意挑选学校和教师,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的线上学校;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平板课堂、手机课堂,这就是“互联网+教育”线下学校。未来教室已经颠覆了学生和家长对传统教室的印象,黑板、粉笔、教科书、练习本已经成为配角,大屏幕交互式电子白板成为教师的主要教具,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成为学生们的主要学具。云端的学习平台里有每名学生的学习空间,有专属个人空间,学生通过它可以直接在课堂上即时完成并提交作业,与同学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手持平板电脑或者手机,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发表疑问、提出看法,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课后在学习空间里下载作业,在同学群里讨论功课、上网查找资料等已成为中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习惯。

互联网教育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选择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平台则会利用大数据技术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数据分析,然后对症下药,为不同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服务,可以向不同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和学习内容等,通过人机交互间的教育来实现个性化学习。由此可见,只要具备了网络和移动终端,互联网教育就可以随时随地发生,泛在化的学习就会成为可能。学习者与教师的远程互动,听讲、提问、讨论、交作业、批作业都可以在线即时发生,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可以迅速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互联网教育的更大优势在于互动连接,通过远程互动系统实现全球教育互联,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学校和班级之间不再有距离,全球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共同分享。“天下教育是一家”能够通过互联网得以实现。

招生、学籍、教学、考试、教科研、资产管理、后勤管理、职称管理等是教育管理的关键要素。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互联网教育的要求。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管理一体化,是目前智慧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要将校园网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输送与反馈连接起来,从而使基于大数据下的学校教育与管理更加科学、便捷。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校长,我们应当认识到:“互联网+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相加,加完之后一切都会发生改变,互联网是刀、是斧、是锯,将原来的一切都分解成碎片,再以互联网为中心重新组建起来,成为新的体系、新的结构。“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教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形成,线下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

当有的校长还在担心用平板和手机上课对学生有副作用时,人工智能的浪潮已经到来,所以,校长们的思维必须与时俱进。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