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师园地 用爱和智慧做学子生命中的摆渡人 让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宣传职教招生与选择读职校不能画“等号”  小书皮里包裹着…… 迎春花有几个瓣?

第5版:教师园地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师园地
05
【“2017齐鲁最美教师”系列报道】

用爱和智慧做学子生命中的摆渡人

——记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张薇

□ 本报记者 孙荣光 通讯员 田秀丽

张薇教授        

张薇,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33年来,她是教书育人的教授,是致力于文化启蒙的学者,是书写真善美的作家,更是学子生命中用爱和智慧为桨的摆渡人。

大爱善行的使者:捐立读书奖学金

2017年春天到来之际,张薇教授捐资10万元在学院设立“化雨读书”奖学金,并且决定在有生之年每年再捐1万元,每年奖励10名喜欢读书、奋发上进的学生。“化雨读书”奖学金是学院教师个人捐资设立的首个奖学金项目,开启了学院教职工个人捐资助学的先河。

这既是张薇教育理想的延续,也是她多年来所致力的文化建设项目的延续,更是她作为一位文化学者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春风和煦,化雨滋润,足以长育万物。”她期待着,青职学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爱读书、砥砺品行、厚德有为,能够经由读书学习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张薇希望学生通过读书学习获得精神成长的力量,终有一天能够在获得自我发展的同时服务于社会,对社会有所贡献。

文化情怀的践行者:主持公益读书项目

在日常教学中,张薇觉察到留守女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鉴于此,2016年,张薇自发推出了公益读书项目“青职化雨学圃”,秉承“春风化雨”教育理想,选择新生中具有留守女童背景及真正愿意读书的女生一起研习,进行情感关爱。

张薇发现,当父母离家外出谋生时,孩子就丧失了与家人相处的机会。如果无人引导女童懂得如何保护自己、选择自己的命运,那么她们只能在内心累积伤害,也很容易刺伤他人。张薇认为,教师能够帮助她们的,除了让她们获得知识和技能,以便未来可以独立生活,更重要的就是建立起她们与这个世界连接的桥梁。

一天,当学生把张薇当作最信赖的人而倾诉自己的伤痛时,她为之战栗,搂着学生放声痛哭,用母亲的胸怀去抚慰学生那受伤的心灵。她倾听女生的心声,并且让她们学会倾听,让她们了解个人所经历的人生会令她们在倾听与被倾听中更敏感,更能体察他人的痛苦,更愿意宽容别人,也原谅和接纳自己。张薇为学生提供基础读书书目,每本书都有思考建议和延伸阅读的书目,让学生在书籍中寻找生活的答案,让她们学会思考下面的问题:怎样理解孟子的“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怎样真正成为善良、独立、自信、智慧的女性?怎样理解世界与个体生命的关系?怎样保存现代社会的人性与良知?如何拥有平等、有尊严的爱?

张薇不收任何课酬,利用周末和业余时间开展读书活动。除每周一次集中读书讨论外,张薇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聆听国内文化名人的讲座,参加各类学科专家关于医学养生、心理健康、人格修养、女性文学的讲座和沙龙,外出参观文学馆及博物馆等,令学生视野开阔、心情愉悦。“青职化雨学圃”的女生爱上了阅读、写作,她们的人生有了全新的意义。

女生们在结业仪式上因动情而落泪,说张薇老师像她们的母亲,让她们懂得了读书的真义,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高职人文教育的实践者:创建文化大课堂

张薇一直坚持自己的文化和教育理想。她认为,教育首先是生命教育,而文化启蒙是大学人文教育最重要的责任。

为此,张薇在学院发起创建了以“培养人的心灵力量,引领人的精神成长”为宗旨的“文化大课堂”。她构建项目整体框架,导引项目发展方向,承担子项目讲座与科研任务,带领团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邀请校内外专家教授主持“新读《弟子规》”、“诸子百家”、“中西文化比较”、“青岛文化”、“礼仪文化”等系列讲座。同时,推出系列相关活动,如“张薇看电影”、“文化沙龙”、“百部经典文艺作品欣赏”等,引导学生在思想交流中进行群体分享,在传统文化传播、人文思想培育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尤其是“张薇看电影”活动受到学生的喜爱。张薇每月推荐一部关于精神探索与人文教育的电影,并且针对每部电影写下见解独到的推荐长文,现场举办电影讲座,与学生分享电影的魅力。

“文化大课堂”走进了社区。张薇在社区开设公益讲座,也向社区捐赠了大批图书。目前,“文化大课堂”已成为学院的文化品牌,无数学生从中受益。“文化大课堂”曾获第三届青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集体创新奖,基于“文化大课堂”的教学成果《构建高职职业人文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旅游专业为例》荣获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点亮学生心灵之光的师者:开设“荣誉课程”创意写作课

建设“有尊严感的人文课堂”是张薇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执着实践。在工作中,她始终秉持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传达是更为重要的教育理念。学生分享她的教育理想与思想历程,认识世界与生命本身,唤醒良知与情感,认知自身对社会承担的责任。

张薇主要承担《文艺鉴赏》、《大学语文》、《阅读与欣赏》、《中日文化》等课程,从事对外汉语教学。2015年,学院进行教学改革,由“荣誉教授”选拔“荣誉学生”开设“荣誉课程”。张薇首创学院“荣誉课程”创意写作课《书写自我》,以读书写作为核心,以研究生培育模式带领学生开展校内外文化探访活动。通过创意写作课,学生不仅在写作水平上得到了极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在人文素养、价值建设、生活方式上发生了质的提升。该写作课一学年招一期学生,完成15个主题写作。学生写作的文章在学院校园网、校报、《西海岸》杂志、《江阴日报》发表。学生对优秀校友王伟欢的访谈作品《铁骨柔情,心纳四方》获得了2015年度山东省高校校报职业院校通讯类作品二等奖。

由于学生来自学院各个专业,上课时间无法统一,张薇只好利用周末为学生上课。她帮助学生修改每篇文章,从思维、结构到段落、句子、字词甚至标点符号。学生从当初的完全没有写作意识,连散文是什么都分不清的懵懂;从起初的完全不知思考为何物,身陷语文教育弊端而不自知的莽撞,到最后能够用文字自由地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用语言自如地表达真性灵的思考,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处境。可以说,这些学生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张薇付出了难以想象的精力和心血。她从构建价值观入手,在一个个主题讨论中,让学生学会价值判断,回归真性情,用最朴素、真诚的情感面对自己的内心和生活,写出内心真正想说的话。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内心的灵性就在一次次的激烈碰撞中被唤醒,他们的写作渐入佳境,越来越靠近真实的自我,越写越走向真正的情感表达。针对学生的结业作品——话剧,张薇指导学生改编剧本。最终,学生演出了根据经典电影改编的话剧《十个公民》、《终极面试》。

具有敏锐思考力的张薇一直关注女性自身的发展和历史命运,并不断超越女性身份,从而进入更高层面的文化视角。她把精神生活的选择和坚持当作常态,进行思考、阅读与写作。迄今为止,她在期刊及报纸上发表论文60余篇,创作了100多万字的作品。2011年,她主持完成的“20世纪人与自然的边缘书写”课题研究成果和专著《寻找杨志军——通向彼岸的多种可能》获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德高为师,行为世范。”从教以来,张薇扎根于教学科研一线,勤勉育人,用爱和智慧的力量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用执着和热爱书写了不平凡的教育人生,用责任与大爱为学生打开了不一样的心灵之窗,用真诚和情怀影响着周围的世界。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