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语文课堂上绽放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责任。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敢于探索、敢于创造、敢于怀疑、敢于追求,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经过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是可以具备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首先,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有了自信才能有成功的羽翼,有了自信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开启创新之门。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相信自己拥有创新的精神。在课堂上,要多表扬、多鼓励、多赞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任何问题。但是,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心。例如,有的学生爱好写作,却不敢向报刊投稿;有的喜欢演讲,但不敢走到讲台上;有的在田径项目上有特长,但不敢参加校级体育比赛,等等。事实上,他们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就有可能脱颖而出。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形成,它的影响力远比任何事物所起的作用都强大、持久。
其次,增强学生的好胜心。只有在竞争的状态下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能使学生处于一种精神亢奋状态,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在无意识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有时甚至能使学生迸发强大的能量和斗志。现在,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竞争更加激烈。教师应该保护学生的好胜心,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催生他们的上进心,为他们营造一种民主、自由、愉悦的竞争环境。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使用激将法,可以使懒于动笔的学生创造出优美的诗词;教师不经意地说出一句提示语,可以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没有压力就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就没有创造力。所以,笔者经常提出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兴致勃勃,同时也感觉到一丝压力。在难题面前,他们表现出一种不服气的劲头,比效率、比结果、比方法。这样做,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当学生对某些问题产生好奇的心理时,教师一定要大力保护。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在质疑中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疑问是随时存在的,教师不能绕过去。在课堂上,当学生站起来质疑某一个问题时,教师要抓住这个机会,培养他们的质疑习惯、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知道怀疑、探究和创造是密切联系的。
教师要抓住每一个细节,少讲解、多启发,引导学生展开生动有趣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让他们在质疑的过程中深入研究、有所收获。针对每一个疑点,教师要少责难、多鼓励,让学生面对困难不低头,不怕走弯路,矢志不移,勇于攻坚克难。要想让学生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同时,目的要明确,思路要清晰,思维要严密,不乱猜疑。
事实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要按照计划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要不断地努力,勤于探索与实验,不断地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思维的火花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