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深入推进高中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对接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从时代呼唤、国家发展需要、人的发展需求三个维度定位学校发展和办学追求 高考综合改革选课走班的实践探索 让学生成为高考综合改革的受益者 高考综合改革必将催生教育新生态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从时代呼唤、国家发展需要、人的发展需求三个维度定位学校发展和办学追求

□ 章丘四中原校长 刘金水

《山东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历时3年的反复研讨,经过教育部审批,终于落锤定音,正式发布了。这次高考综合改革,既是时代呼唤、国家发展要求下与时俱进的积极变革,也是基于人的发展和教育本质追求的重要创新。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和追求

培养什么人以及怎么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试点方案》中的“综合素质评价”把思想品德作为五大要素之一,明确了要考查学生在爱党爱国、理想信念、诚实守信、仁爱友善、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这些素养要通过学生日常操行,参与党团活动、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来培养。这就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进行了基本界定。

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多年来,章丘四中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工程”,把育人落实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德育内容由多个要素组成,在开展品德教育活动时,学校要梳理其要点和内容,科学安排教育活动,增强活动的计划性、序列性、连贯性。多年来,学校按“年周期、月专题、周主题”设计和安排德育活动,收到了不错的教育效果。在德育实施中,学校既重视知,更重视行,深刻把握思想品德形成的知情意行内在发展逻辑,破解知行脱节的难题,把“教”和“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教”,让学生知书明理识礼,获得正确认知;通过“育”,把正确认知变成行动、习惯、素养、文化和信念,追求“致良知”、知行合一。

加强学校课程体系建构,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支撑

如何培养人?自然要通过丰富的课程与有效的教学。本次高考综合改革致力于解决的就是千校一面和千人一面问题。增强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试点方案》的重要价值追求。

多年来,章丘四中以“梦想与担当奠基创新人才成长”的办学思想为指导,开发了包括创意思维教育、实践性学习、百脉人文、管理体验、人生规划、个性化社团等9个序列组成的近百门校本课程,基本形成了八大领域国家课程和9个序列校本课程融合而成的学校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突出了“梦想与担当”的人格与精神塑造,把发展创造力作为核心素养与价值追求,使创新成为章丘四中学子的典型特质,创新教育成为享誉全国、深度影响全国的办学特色。学校特别重视以人生规划课为引领,让学生在各门课程尤其是校本课程的修习中培养兴趣,发现优势智能,走上寻梦、立梦、逐梦、成就梦想的发展之路。为迎接高考综合改革,积极对接高考综合改革,学校从2016年开始,在高一刚入学、高一上学期末和高二上学期末让学生按“6选3”进行试选报,从中获得了大量宝贵数据,为教师配备、科目组合设置奠定了基础。高一下学期开设人生规划课,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势,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认识社会,关注未来的专业发展。章丘四中新校区规划建设,在教室数量上增加了四分之一的余量,为学生选课走班提供了空间。

创意思维教育、学科实践性学习与课堂深度学习三管齐下,深化课程与教学创新,发展核心素养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是时代呼唤和国家发展的要求,也是对教育本质和规律探索与认识的深化。重视考查核心素养,尤其是创新素养,是近两年全国卷高考命题改革的追求。

1.独具匠心开展创意教育,开发创意思维课程,着力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章丘四中自觉回应时代呼唤,于2002年提出“创新强校”战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作为办学追求;2005年10月,聚焦科技创新发明,探索出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的有效路径;2006年9月,把创意思维课程提升为校本全员必修课程,实现了创意思维培养的全员性与课程化。经过几年努力,学校建构了创意思维课程体系,建立了创意课程实施的有效机制和模式,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教育效果,学生普遍形成了问题发现意识、创意思维品质及一定的创新创客能力。截至2017年,章丘四中已有16000余名学生系统接受创意教育,形成创意47万个,产生专利6300多项,参加各级创新创意大赛获奖2700多项。

2.首创学科实践性学习,建立知识学习与实践性学习相结合的大课程教学方式。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知识学习需要生活经验的支撑,生活是创新创造的土壤和源泉。2009年起,我校首先在地理学科开展实践性学习,不仅得到了学生的喜欢和支持,而且收获了远胜于课堂学习的成效。从此,实践性学习先后在政治、历史、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展开。各个学科以课标和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立足当地课程资源,开发出若干专题或项目,供学生选择;学生根据学科和专题项目的选择组成实践性学习小组,聘请指导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和社会,利用寒暑假和小长假开展实践性学习。学科实践性学习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现实生活问题虽具有一定的学科倾向,但需要与其他学科发生链接和整合,所以实践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培养跨学科、跨领域、跨时空思维,培养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消除学科壁垒,打通学科与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促使学生形成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科实践性学习不仅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土壤,而且为学生创造力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机会和平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探索和近几年高考改革方向极其吻合——“题目问题化,问题真实生活情境化”。

3.变革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度学习,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进入21世纪,人类早已步入终身学习社会并跨入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学生的学习力和创造力,既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也是教育教学的价值追求。章丘四中从2012年起,构建了“246”对话型学本课堂教学范式。一是把握“两个根本”,即学科精神与先进课程观;二是突出了“四个特征”,即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多元对话、以学为本;三是关照“六个维度”,即目标精准度、生活链接度、知识建构度、思维深广度、对话参与度与目标达成度。与此同时,为让学生深度学习,学校借鉴《深度学习七种有效策略》中提出的理论,分学科组,集中全体教师智慧,进行“学习路线图”的设计和“学习工具”的设计。学生通过学习路线图的设计,学会自主深度学习;通过学习工具的运用,提升和发展学习能力,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这些探索,为学生深度学习、发展科学思维、提升创造力开辟了路径和阶梯。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