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面对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该咋办? 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将阳光播洒进学生心灵 从改变他的内心开始 点亮学生的心灯 对小学生心理问题应及时进行干预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经验传真】

将阳光播洒进学生心灵

□ 潍坊市坊子区实验小学 刘剑锋

2017年10月1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配音秀”在潍坊市坊子区实验小学六年级二班上演。学生挑选喜爱的动画或短片,用英语、汉语为短片配音,《疯狂动物城》《那个男人的谎言》等或诙谐或感人的配音,让学生们过足了“主播瘾”。活动结束后,一段时间以来心情忧郁的学生小群(化名)在日记中写道:“原来,我们可以这样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事实上, 父母为我付出了那么多,是我错怪他们了……”据该班班主任周丹丹介绍,本次“配音秀”是针对六年级学生容易产生焦虑、叛逆、恐惧等诸多心理问题而设计的系列活动之一。

学校成立了“皮皮鲁工作室”,目的是及时有效地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随后,学校依托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骨干教师组成项目组,寻找个案背后的普遍规律,对有同类问题的学生进行研究。同时,构建课程体系,拓展研究空间,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多种方法与路径。

消除容易忽视的“冷暴力”

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团队的主力成员,吕林静发现新转来的学生小方(化名)是个矛盾的结合体。小方上课坐不住,易怒,一言不合就和同学动拳头;他又很容易沮丧,大部分时间形单影只,没有玩伴。吕林静私下找学生询问,发现“坏孩子”“差生”等标签被贴到了小方身上。“外在表现是内心需求的影射,内心越需要温暖,外表就越孤僻;外表的暴力和倔强,显示的是内心的脆弱。”心理研究团队的心理学咨询师赵玉华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小方的行为,“而他背负的种种标签,正是校园中容易忽略的‘冷暴力’。”

经过会商探讨,团队为小方设计了三条解决问题的路径:1.实施个体心理辅导,引导他改变自我认知方式,鼓励其在帮助一次同学、做好一次作业的细微进步中发现不一样的自我,逐渐树立自信。2.实施群体辅导,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及心理健康讲座,让班级学生学会包容、接纳不完美的同伴;心理团队通过无敌风火轮、沙盘游戏等,让学生领会“一个都不能少”的团队合作精神。3.揭旧标签,贴新标签。任课教师要摘掉“有色眼镜”,避免对小方做负面评价,要放大其闪光点,让他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与爱。

我们的持续努力渐渐有了效果,几个月后,小方有了明显变化,尽管学习上仍不尽如人意,但学习敷衍的态度明显改变。他不再用拳头替代语言沟通,同学也不再敌视拒绝他,小方开始融入群体生活。

从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入手

2016年新学期,数学教师兼班主任朱俊清接手了一批新生。她在摸底抽查中发现,全班57名学生,有7名对基本知识不知晓,3名学生达不到合格要求。经过细心观察,她发现这些学生普遍自卑,性格内向,自我封闭。他们有进步的愿望,却找不到实现愿望的办法。

要关注这些学生,改变这些需要改变的学生,特别是要改变他们的内心。打定主意后,朱俊清为每名学生建立了心理成长档案袋,借此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针对每个家庭的差异,朱俊清先从家校合育中找切入点,利用周末时间与这些学生的家长单独座谈,了解家庭情况及学生在家表现,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建立微信群,方便教师与家长及时交流。

用心研究个案教育的具体策略。对扰乱他人、抄袭作业的小于,朱俊清制作了行为表格,一周一次相应调整。同时让小于根据自己的表现设计表格,内容如老师今天表扬我了、老师总是批评我、今天有问题我主动请教同学、课堂上我举手回答问题了等。对于羞于与人交流的小李和小肖,朱俊清则利用学校举行的淘宝节,安排他们记账,跟着性格外向的同学一起推销商品,从中获得交往的快乐与成功的体验。

一年后,这些学生渐渐摆脱了心理困惑,主动和父母、教师交流,有的学习能力显著提高,有的代表学校参加运动会取得佳绩。“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朱俊清对学生的改变很欣慰,“只有进行科学分析,从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入手,设计破解的思路,预设达到的目标,研究才会取得实效。”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