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落实“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开启教育现代化新征程 一本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教学实践应用价值的书 建起师生友谊的桥梁 读中感悟 悟中体味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第4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4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 青岛大学附属小学 陈恩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输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为什么能把文章写得这么好?好在哪里?如果在每节阅读课上都坚持这样做,学生会受益匪浅。在阅读的基础上研究作文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有一些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低起点,找契机

1.低起点。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定的目标往往是:中心明确,内容丰富,语言简明连贯等。这些目标大而空洞,缺乏可操作性,学生的达成度很低,写作热情自然不高。学生的作文要想达到上面的那些目标,其难度自不必说。为了让学生不再感到作文难写,我注意降低写作难度,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小目标。学生感到整篇文章难以把握,我就带领学生写片段、写句子;学生不知如何下笔,我就引导学生仿写。难度降低了,目标明确了,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了。对练笔,我也不做字数要求,无论遣词造句还是布局谋篇,只要比上周的周记有进步,就提出表扬。这样,学生慢慢找到了习作的乐趣,不那么畏惧习作了。

2.找契机。抓住节日契机。抓住各个节日是一个很好的习作契机。如,教师节、老人节等,我都组织学生参加活动。活动结束,我让学生练笔,开展作文比赛和诗歌朗诵比赛。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高,说写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契机。作文是一种语言表达活动,需要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来激发学生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从而强化习作的动因,获得持久的动力。浓厚的兴趣是习作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语文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细心体验、观察,再引导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能使学生以十分自然的心态进行写作。

一次语文课上,窗外飘起了雪花。飞舞的雪花撩拨着学生们的心,他们哪里还有心思学习?于是,我随机应变:我们学的是经典美文,为什么不让学生们通过学习美文写一篇关于雪的作文来吟诵呢?于是,我让学生们把教室的窗户全部打开,尽情地欣赏雪,前提是每人创作一首小诗,赞美这场雪。教室里沸腾了,连雪花都被学生们的欢呼声吸引了,调皮地钻进了教室,钻进了学生们的衣领。10分钟后,一首首小诗呈现在我的眼前。伴着音乐,学生们的朗诵让我沉浸在诗情画意中!

寻找兴趣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引导学生口语交际、写作,从而提高能说会写的能力。

二、学教材,用教材,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艺。”于是,我潜心钻研教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建立课堂练笔本,引导学生学教材、用教材。

1.仿写。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在模仿中练笔也是“内化练笔”的重要形式。而且,我们学习的课文大都出自专家、名师,是精挑细选之作。这些课文在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读者的同时,更以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学生提供了习作的范本。仿写练习既满足了学生学习心理的需求,又有利于他们巩固所学知识,获取习作成功的体验。

2.改写。教学陈忠实先生《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写一首诗歌或一篇散文,赞美这株生命力顽强的柳树。改写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初学写作者解决写作素材和文章立意的问题。

3.续写。续写,就是围绕文章中心,根据一段展开的情节或故事的开头,通过合理想象,运用多种写作手法给课文补充一个适当的段落,或插进一个合理的情节。适当进行这种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

三、善观察,勤积累

大多数学生对每天发生的事情熟视无睹,即使曾经感动过、思考过,也没有及时记录那些独特感受的习惯。所以,每每作文,学生总是在选材上颇费周折。为了留下生活中那些转瞬即逝的感动,我要求学生写日记。写日记,让学生有了更多观察生活的机会,有了更多倾吐内心情感的欲望,养成了每日积累、随时积累的习惯。

作文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体验活动。要想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生活化作文,最重要的是回归生活,注重学生阅读生活的积累,强调学生的生活实践和体验,并以此作为学生作文的源泉。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