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关注 面对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该咋办? 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将阳光播洒进学生心灵 从改变他的内心开始 点亮学生的心灯 对小学生心理问题应及时进行干预

第3版:关注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关注
03

对小学生心理问题应及时进行干预

□ 青岛西海岸新区育才小学 薛萍

“我觉得我是一个笨孩子。当别人笑话我笨的时候,我的心里马上像一座楼一样慢慢地塌了。还有我的爸爸妈妈,他们老是为了一点点小事吵架,我觉得他们都不爱我了。他们动不动就闹离婚,这是为什么呢?老师,您能帮帮我吗?”这是我收到的一封来自学生的求助信,写信的小女孩上五年级,成绩一直在班里倒数,几乎没有朋友。她个头矮小,下巴上还长了白癜风。她家庭经济状况不好,跟父母住在廉租房里。受家庭、学校、人际关系以及自身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个孩子非常自卑,说话小心翼翼,总是一个人安静地躲在不容易被发现的角落里。我跟这名女生进行了书面交流及面对面交流。经过3个月的努力,这名女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不仅能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而且能够自觉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儿童时期是个体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没有自知力,行为和语言能力都比较弱,同时受环境影响比较大,因此很容易引发行为问题。教育工作者如何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我结合自己的从教经历以及专业知识谈一谈。

首先,量表筛查以及教师日常观察是了解孩子心理状况的前提。目前,在测量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最常用的是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该表是由心理学工作者和小学教师协同研发出来的,对筛选、诊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的效果。该表是儿童自测量表。我们可以选用专门进行儿童行为问题测量的他评量表,这类量表中最常用的是儿童行为量表,主要有家长用和教师用两种。除了通过量表评定外,一线教师可以通过日常交往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需要强调的是,量表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只作为我们快速筛选可能产生行为问题学生的工具,切不可盲目迷信,更不能给学生“贴标签”。

其次,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关注学生。新时期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做好学生的心灵陪伴者,这对当下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科教学能力过硬,更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更多关爱,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上课需及时进行正面积极引导,课下及时跟进回访。与此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融入集体,以集体带动个体,发挥集体的疗愈功能。

再次,进行个体或团体心理干预。现在学校都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和专门从事心理教育的教师。教师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个体和团体咨询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问题及时进行干预。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