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艺苑 艺术浸润人生 赏析提升素养 小学生书写问题及改进策略 育雏 浅谈小组合作在美术课中的应用 作品选登

第8版:艺苑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艺苑
08
【美术课堂】

浅谈小组合作在美术课中的应用

□ 昌邑市育秀学校 鲁伟 李英杰

美术是一门综合学科,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美术知识,又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及生活习惯。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上的优越性十分明显。

小组合作学习在美术课堂上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原则。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实施,美术课教材更加强调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标还强调探索性和研究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通过他们的探索和讨论尝试自己解决。这一过程不但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研究,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现在的美术课涵盖范围更广,内容更加丰富,学生在每一节课学习前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以完成不断变换的教学内容。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有些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部分学生学习材料准备不足较难完成作业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资源互补,小组成员把自己准备的材料集中起来,共同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价值,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或者由小组长根据成员的情况分配资料。

2.科学合理地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有利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最优化。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认知差异、能力差异、兴趣爱好差异、个性差异等,故学习小组也应该灵活组合,使学生间相互启发、补充,相互勉励,从而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一般情况下我们会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不同的学习小组,4~6人一小组。通常是根据座位、学生小群体、学生能力、学具准备情况来分组。

3.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教学始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搜集学习材料和资料。课前我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资料准备、形象准备、记录准备等,学生分工配合高效地完成课前准备工作。

(2)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合作的好坏是学习是否富有成效的前提和保障。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以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最终获得知识为主要形式的,但整个学习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中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合作完成作业,一方面加强对其知识学习的指导。作品完成后小组内组员互评,找出不足的地方和原因,及时改正;小结学习心得,小组长总结。

(3)教师积极创设情境。教师根据具体内容,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情境的创设展开组内讨论、组际交流,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学习。我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同时,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到收放结合、积极评价、质疑问难。

(4)全面正确评价合作学习的成效。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组际竞争有效地减小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合理的课堂结构是小组合作成功的关键

1.课堂教学程序。

教师:合作设计—目标呈现—创设情景—诱导创造—巡视指导—作业评价。

学生:明确目标—自主探究活动—合作学习—练习—反馈—评价。

2.基本策略。

(1)设计合作活动,促进目标转化。缩短学生的学习差异;修正合作设计;师生沟通,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2)引导自主创造。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引发其学习动机;注重学法指导,善作精要点拨,启发思维想象,激励发散思维,褒奖创新。

组织合作研讨,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根据合作学习原理,运用合作学习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多样,变个人之间的竞争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谈谈美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看待小组合作。并非所有的课堂都要用到小组合作,一些容易的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行解决。

2.教师及时进行合理调控。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小组合作初期,学生可能会出现闲聊、开玩笑、冷场等情况,这时候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合理调控,课堂会出现混乱甚至使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因此,教师的合理调控对小组合作学习有重要作用。只有教师适时进行合理调控,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发挥实效,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增强小组成员的自我管理。教师提出确切要求,小组成员合理有序地完成,这时候,小组长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小组长可以帮助教师督促同学们积极主动地交流,使组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合作意识。其次,出现冷场现象时,小组长应带头发言,起表率作用。第三,小组长还应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向教师汇报。这些都能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能力,促进合作交流有效进行。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