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杂谈 文化自信: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 这样的毕业典礼缺少了教育情怀 网络时代,“读屏”莫如读书  如此“名师” 格言话读 别辜负了校园美景 我的“书院”与“学堂”

第7版:教育杂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杂谈
07

网络时代,“读屏”莫如读书

□ 盛会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主持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7年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年满18岁的成年人中有63%的连一本书(包括纸质书和电子书)也没读过。阅读之于国民综合素质的养成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世界各国都把国民综合阅读率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而当你我身边的“低头族”随处可见的时候,我们对于阅读的忧心早已不再止于这个干巴巴的数字了。(据6月30日《光明日报》报道)

现实就是这样令人忧虑:互联网时代,阅读越来越方便,但阅读的“水位”却有降低之势;“低头族”越来越多,却大多是“读屏”的浅阅读。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当“全民阅读”连续5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时,如何加强引导,提高公众的阅读质量?当信息获取的平台转移到网络时,如何改进图书资源供给渠道,让人们更快捷地找到好书?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身不由己地唤醒手机屏幕时,如何摆脱“手机依赖”“网络上瘾”,让读书培养我们的精神、充实我们的生命?

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都在反思“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简单的答案:除了个人时间被工作占去之外,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在陕西插队时,他走了30里路去借书。有时,他吃饭也拿着书,还经常给干部推荐书……读书是他的习惯,是他的爱好,是他的生活方式,因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相比于“读屏”的浮躁,读一本美好的纸质书,对现代人来说,仿佛成了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当书页轻轻翻过的时候,时光静静流淌,心情恬淡而不嘈杂,思绪丰富而不混乱,即便遇到一些感到困惑的话题,那种纠结本身也构成了阅读之美的动人情节。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该如何读书?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又该如何看待阅读的价值?身处多元化的时代,人们有多元化的选择。我无意干涉别人的阅读行为。但是,在“低头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我想用一句话提示大家:网络时代,“读屏”莫如读书。请别忘记翻开一本书,一本美好的纸质书。一本书就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在那里,智慧的阳光会照亮我们的时代和人生。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