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叙事 研究无处不在 风会记住一朵花的香 用仁爱之心为学生铺就成长之路 “非遗”文化进校园 表扬有技巧 家校携手成就最美教育 把教育智慧融入班级管理

第7版:教育叙事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叙事
07
【教育反思】

研究无处不在

□ 德州市陵城区第二中学 李燕

课堂上,老师正在讲授《端午的鸭蛋》。我选取了三名学生作为观察对象,对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作了如下记录:

老师正在针对文章第二、第三自然段组织师生间的交流,品读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

C同学发言:“我出生在苏南,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我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我说,从这句话中读出了外乡人的羡慕。

A同学在C同学发言时的表现:抬着头,很认真地倾听,并且在课本相应的句子旁边批注上“羡慕”一词。

B同学在C同学发言时的表现:低着头,眼睛扫视着课本,偶尔抬头看看发言的同学,然后又将头低下。

老师的表现:走到发言同学的旁边站住,倾听完,然后说:“想一想,哪个词体现出‘羡慕’?”

C同学思考片刻,说道:“肃然起敬。”A同学跟着点头,表示同意C同学的看法,然后在书相应的地方画出了这个词语。B同学继续低着头,对于老师的追问毫无反应,好像这是老师与C同学之间的事情,和自己没有关系。

老师继续追问:“这个句子还能表达出什么情感?”

C同学有点不知所措,卡在那里。A同学举手,老师注意到A同学举手,示意让A同学来说。A同学站起来,说道:“这里还能体现出‘我’的自豪。”

C同学恍然大悟似的看着A同学。老师也对A同学表示赞许。A同学坐下,顺手将刚刚说到的“自豪”两个字批注在课本上。

C同学又将眼光收回,注视着课本,没有拿起笔将刚刚与老师对话的收获整理在课本上。这时,老师又带领大家进入了下一个句子的品评。B同学依旧看着自己的课本,对在一分钟时间内刚刚发生的事情毫不在意。

显然,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存在差距。于是,我针对学生个体的情况进行了个别指导。在我的帮助下,同学B和同学C的不良课堂习惯得到及时纠正。

课堂需要关注教的细节和学的细节。只有在细致的观察中查找问题,改正错误,才能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提升。

对于教师而言,“观察——分析——行动”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研究。

课间10分钟,我把课堂上检查背诵时没过关的一名同学请到办公室。

这名同学平时与老师交流时,眼光从不固定。我多次指出他的缺点——浮躁,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没有丝毫的改变。

这次,我准备换一种思路。于是,顺手拿起桌子上的一本《蒋勋说宋词》,翻到了李煜的《虞美人》,要求他在5分钟的时间内背诵这首词。

他背对着我,坐在椅子上背诵。我在背后观察他。由于正值下课时间,办公室内进进出出的学生特别多。5分钟的时间,他抬头26次。

5分钟之后,他只背出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两句,而且是在我的提醒下背出的。

于是,我让他把班内最佩服的一名同学找来。我对那名同学提出了相同的背诵要求,那名同学仅用时1分30秒的时间就做到了熟练背诵。一直在背后观察的他折服了。

他说,他没见过这名同学在背诵期间抬头。

于是,他找到了自己背诵不过关的原因和浮躁的原因——专注度不够,做事情不能做到全身心投入。

看到他认真和我说话的眼神,我知道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触动。我相信,这样的触动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他的行为方式和学习方式。

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摒弃单纯说教的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有所得,有所悟,有所成长。

对于教师而言,“问题——体验——成长”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研究。

办公室里,几位教师都在批改学生的试卷。其中一位教师气愤地说:“这种类型的题该怎样解答,我已经强调了很多遍,学生怎么还是不按要求答题?”

有两位教师立即表达了自己相同的疑惑。

一位教师说:“我也曾有这样的困惑。后来,我改变讲评思路,不再以讲为主,不再平均用力。在讲评试卷时,我做到详略得当;针对易错点,重点突破,并且舍得花时间重点训练。训练时,不找新文章,用课本上的文章做例子。同时,让几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在相互比较分析中纠正、提高。我觉得,这样的方法比单纯的讲,效果要好一些。”

几位教师豁然开朗似的点点头,表示第二天讲评试卷时试试看。

这时,一位教师又唠叨道:“现在的学生写字时这么不用心,比如,‘矛’字少一撇,‘敢’字也少写一撇,‘琴’又多一点。真拿他们没办法!”

一位教师回应道:“遇到这种情况,我会让出错的学生在黑板上写。”

另一位教师插嘴道:“我会向学生示弱,告诉他们:‘我经常写错别字,并提醒学生随时注意,别让老师教错了。给我指出错误的,有奖励。’于是,学生盯紧了我,慢慢地形成了认真看字、写字的习惯。”

教师之间的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让教学疑难不再成为大家的困扰。于是,在“困惑——交流——实践——交流”中,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对于教师而言,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亦是研究。

在日常教学中,当我们树立起“教学就是研究”的思想后,就会发现研究无处不在。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