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叙事 研究无处不在 风会记住一朵花的香 用仁爱之心为学生铺就成长之路 “非遗”文化进校园 表扬有技巧 家校携手成就最美教育 把教育智慧融入班级管理

第7版:教育叙事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叙事
07
【校园风景】

风会记住一朵花的香

□ 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 武国栋 刘彦卿

去年深秋的一个下午,为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验收,我随督导组下乡来到了曾经工作的乡镇,督查“美丽校园”建设工程的进展情况。

刚进村口,便看见一群老人正在村老年活动中心里吹拉弹唱,好不热闹。当我们步行往学校走时,一位老大爷突然向我热情地打招呼:“哎,这不是武老师吗?”“武老师,我家孙子刘东泽今年考上山东师范大学了。要不是当初你来我家劝孩子返校读书,他现在还不知……”老大爷激动地说。

我恍然大悟,说:“大爷,您家是不是住在村东头小河边上呢?”“对!对!”老大爷微笑着连连点头。这时,我脑海里依稀闪现出,六年前,我冒着初冬的雨,顶着凛冽的西北风,来到大爷家,动员其孙子复学的情景。那年,我还在镇上一所中学任教。学校每学期都要组织全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进村入户进行家访,动员辍学生返校就读。一家又一家,一次又一次,那种艰辛依然历历在目……到达老人家,大娘端出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大爷递来一支香烟。当我几次问起他的孙子为什么辍学时,他总是低着头,无片言只语。那时,我们用最大的承诺、最真挚的话语,苦口婆心,总算劝他们同意让孩子返校。

那些年,正是全县学龄人口的高峰期,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宿舍里常常住着二三十个学生,大通铺和双人床成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不可缺少的“风景”;旱厕的臭味弥漫了整栋楼;学生冬季打凉水洗漱,冷得直哆嗦。一些学生无法忍受,选择了辍学。

近几年,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当地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全县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宁津县来说,全县校舍拆旧建新、硬化校园,新建、改扩建运动场,规模、力度空前。全县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88所学校都按国家标准配齐了音体美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饮水机等,全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卫生室、活动室、阅览室、亲情室“五室”建设及标准化食堂建设完成;全部消除了学校旱厕、寄宿生“大通铺”。目前,全县初中生辍学率降到0.51%。这样的数据,当时是无法想象的。

我告别老大爷,来到学校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的塑胶跑道,几个学生正在练习起跑,他们身后的教学楼在秋雨中显得格外挺拔、靓丽。

我正漫步在美丽的校园里,短信铃声响了。一条短信映入眼帘:“武老师,您好!听爷爷说今天您到我们村里了。我已到山师大读书了,感谢您对我的教诲,我也要成为像您那样的老师!您的学生刘东泽。”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