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山东教育谱新篇 东营:创造教育更加美好的明天 滨州:追赶超越写华章 日照:把答卷写在人民的心上 莱芜:谱写教育新篇章 济宁:每个历史节点都耸立起一座教育丰碑 聊城:迎来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局面

第3版:山东教育谱新篇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山东教育谱新篇
03

济宁:每个历史节点都耸立起一座教育丰碑

□ 本报记者 邓旭

改革开放40年来,济宁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普及初等教育实现“两基”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再到实施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从基础教育的巩固提高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再到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从教师队伍的壮大到投入保障体系的健全,再到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每个历史节点都耸立起一座教育丰碑。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1999年,济宁各县(市、区)全部完成“两基”任务,通过省政府“普九”验收。教育投入逐年增加,城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市积极推动“双高普九”,建立“控辍保学”机制,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实施特困生救助工作,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从起步到完善,从农业技术教育到全面发展职业教育,全市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崛起,办学实力明显增强。全市高等教育得到空前发展,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优势互补的高等教育体系。

教育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机制发生重大变化,形成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新机制。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坚持以县域内均衡发展为重点,调整学校布局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普九”工作中,累计筹措义务教育经费3亿多元,新建学校451 所,建筑面积278万平方米,新增学校用地近2万亩,85%以上的初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达到省定标准。2015年起,启动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累计完成投资35.2亿元,投资完成率在全省名列前茅。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完善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初步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学科配套、数量充足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进入新时代,济宁教育牢记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牢记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重托和厚望,按照“一纲五线二十目”的总体工作思路,以教学质量、学校安全、教育公平、校地融合、教育改革5条工作线为主战场,项目化、责任化、时限化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着力破解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瓶颈因素和各种难题,努力在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上取得新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