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看沧桑巨变 忆往昔 感今朝 粉笔说 母亲的灯 交通工具的变迁 自行车、摩托车和电动车

第7版:看沧桑巨变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看沧桑巨变
07

母亲的灯

□ 高西友

我生于20世纪70年代,小时候一直生活在农村。我的最初记忆就是从母亲那一盏自制的油灯开始的。

父亲在城里上班,不常在家。夜晚,我和弟弟躺在床上,母亲则点亮油灯,坐在床头做鞋子。她每次抽线都会发出“哧”的一声,这声音让我睡不着。油灯在床头高高吊着,那一小簇火苗轻轻跳动,让人心安。

母亲的油灯是自制的,灯光很暗,灯头的火苗来回摆动。母亲每次穿线的时候总要把头紧贴着灯火才能看清,以致头发多次被烧着。母亲额前的碎发燃烧的时候很亮,小火苗顺着发丝迅速上升,有点像过年时的烟花。在昏黄的光晕里,她的样子很美。

1979年,我上小学了。母亲买了一盏罩子灯。这灯有一个高脚的油瓶,灯口像蛤蟆嘴,灯火的大小可以调节。最重要的是,上面加了一个玻璃罩子,灯光比以前亮多了。那时候,我感觉,在这样的灯下写字,真幸福!

我和弟弟总是抢着替母亲去打灯油。村子东头有一处代销点,它有高高的青石门台、高高的柜台。柜台上摆着花花绿绿的布卷、毛巾,柜台西边放着盐和红糖,东边放着有怪味的煤油。那时,红糖算是“高级营养品”,人们只有在走亲戚时才会买上一两斤;灯油可是必需品,家家都得买。我和弟弟总是先在放红糖的柜台边磨蹭一会儿,使劲吸溜一下鼻子,闻一闻糖的甜香味道,最后才打两毛钱的灯油回家。

回到家,我们在灯下做功课,母亲则在一旁做鞋子。罩子灯不会再烧着母亲的头发了,但还会冒黑烟。第二天起床的时候,我和弟弟的鼻腔里总会有些黑烟泥。但是,我已经很感激这盏罩子灯了。每当我放学后很晚才回家的时候,母亲就端着油灯在门口张望。我从学校出来后,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灯光。这灯光让我心安,我走夜路时也不再恐惧。

1984年,在母亲的灯光接送下,我升入了初中,第一次见到了电灯。那时,家里还没通电,母亲买了一只手电筒,晚上接我回家。每晚放学的时候,路上有很多手电筒在晃动,还夹杂着一些人的呼喊声。这些人都是来接孩子的母亲。

1988年,村子通了电,我们终于用上了电灯。不过,为了省钱,家里总是用那种瓦数很小的灯泡。电灯的出现,让我们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1990年,我考入山东大学。离家前,母亲把一盏漂亮的台灯放进我的行李箱里。夜晚,台灯在我的宿舍里发出橘黄色的灯光。那灯光很柔和,就像浓浓的爱意弥散开来。大一暑假,我回家后给母亲装上了日光灯。那灯有一支乳白色的灯管,带着淡蓝色的调子,能把屋子照得雪亮。在灯光下,我连母亲脸上的纹路都看得清清楚楚。

2004年,我成了家;2005年,我成了一个孩子的父亲。我买了一盏外观漂亮的饰灯,那流光溢彩的荧光把屋子装饰得喜气洋洋。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我哄着孩子入眠。

2010年,我给母亲买了一台彩电。家里盖了新房子,村里更是添了很多二层小楼。一到晚上,雪亮的灯光和斑斓的电视荧光从一扇扇窗户里射出来,交相辉映,照亮了村子。

2017年,母亲的灯又换成了沼气灯。这种灯不用电,不用油。垃圾、柴草、人畜粪便一股脑地填进沼气池,产出来的沼气不但能照明,还能做饭。母亲一生节俭,用上这免费的能源后,脸上乐开了花。我们这里是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政府不但帮村民建了沼气池,还铺设了自来水管道,修筑了柏油路,装上了路灯,建了一个体育场。夜晚,体育场上热闹极了。孩子们在水泥操场上滑旱冰、溜滑板,他们的母亲则靠着场边的栏杆看着孩子。母亲们的目光与这明亮的路灯一起融化成浓浓的爱意,照耀着孩子们幸福成长。

改革开放40年来,母亲的灯越换越亮。小小一盏灯的变迁让我真切感受到家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幸福与日俱增,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

(作者单位:国华投资公司山东分公司综合部)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