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看沧桑巨变 忆往昔 感今朝 粉笔说 母亲的灯 交通工具的变迁 自行车、摩托车和电动车

第7版:看沧桑巨变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看沧桑巨变
07

自行车、摩托车和电动车

□ 王道坤

1987年,我大学毕业后走上职业学校的讲台。学校离家30公里,我骑着飞鸽牌自行车去上班。

学校是畜牧兽医中学,每年招收4个畜牧兽医班。那时候,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县里形成了农业中学、林业中学、畜牧兽医中学三足鼎立的格局。那时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常常向老师提出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难题。初上讲台的兴奋和强烈的责任心驱使我认真备课,不放过任何疑点。

刚开始,我一个月回家一次。结婚后,我在县城里安了家,家校之间的距离变成20公里,就一周回家一次。寒来暑往,我在路途上承受着风吹雨淋。那条公路由土路变成了沥青路,后来拓宽成了上档次的省道。那辆自行车日渐破旧,除了铃铛不响,其他部件都响。

那辆自行车见证了职业教育前进的脚步,也记录了我专业发展的渴望与兴奋。

1996年,我买了一辆摩托车,赶上了交通工具更新换代的步伐。

职业学校开始自主招生。原有的畜牧兽医专业逐渐萎缩,从每年招收100多人滑落到二三十人,最后只能招到两三名学生。在尴尬的招生环境中,十几名畜牧兽医专业教师,有的调离了,有的转行了,最终只剩下3名。学校先后设置了农经、汽修、服装、烹饪、保安等专业,但寿命都很短,唯有幼师专业逐渐成为优势专业。我这个畜牧兽医专业教师不得不给幼师班学生讲授地理课。

县域内职教格局出现了大的调整。先是位置更加偏远的林业中学被撤销,后来县城里的八处职业学校被整合成了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在职教中心这个实力强大的“老大哥”面前,我们学校这个势单力薄、偏居乡村一隅的“小弟弟”面临的招生局面更加窘迫,“招生难”成了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每到春季,我都会骑着摩托车,载着同事,到各乡镇初中学校去宣传、动员。即使山路再遥远、再崎岖,也挡不住我们招生的决心。

那辆摩托车见证了职业教育变革的阵痛,也记录了我职业生涯的迷茫和挣扎。

骑摩托车容易损伤膝关节。在发现身体有了关节炎的征兆后,我萌生了购买小汽车的念头,并且提前拿到了驾照。不过,新任校长看到了学校位置偏远的弊端,开始寻找发展的突破口。2010年,学校最终实现了在县城办学的梦想。这时候,学校与家的距离缩短到1500米,我用上了闺女考上大学后扔在地下室里的坤车。

在县城里办学,幼师专业的优势更加突出,招生难题迎刃而解,但管理难度明显加大,过去不曾想也不敢想的问题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作为教务处主任,我整天为课程、教研、教师管理忙得晕头转向。每天,我都提前上班,最后一个离校。在上下班的路上,我的头脑里总是萦绕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很多时候,我是安步当车,坤车只能充当步行的拐杖。

那辆坤车见证了职业教育勃发的生机,也记录了我教育理想的充实与丰满。

2013年,县里整合教育资源,我们学校被整体并入职教中心改名后的县职业学校。整合后,职业学校一家独大,已无竞争对手,一年1300人的招生计划轻而易举地就能完成。学校离家更近了,直线距离只有300米。上下班,我开始用脚步丈量路程。

我本来认为,一直到退休为止,都会用沉稳的步伐见证职业教育发展壮大的历程,但这个愿望并没有成为现实。2018年夏季,学校整体搬入新校区。新学校建设投资巨大,采用省级规范化学校的修建标准,配套设备高端,校园宽敞、漂亮、大气。只不过,校址选在了县城西北的郊区,学校离家的距离扩展到了8公里。很多同事都开车上班,我选择了电动车。

城市在不断发展,道路日益拥堵。我骑上电动车走出小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丝毫不敢马虎大意。

我相信,这辆环保的电动车既会见证职业教育奋起腾飞的雄姿,也会记录我职业生涯最后的风采和荣光。

(作者单位:沂水县职业学校)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