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工作研究 养其习于童蒙 成其才于习性 深入推进 狠抓落实 积极创建书香校园 济南市天桥区启动“图书漂流”活动 《敕勒歌》赏析 在玩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搭建社区教育平台 共享优质学习资源

第6版:工作研究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工作研究
06
【课文赏析】

《敕勒歌》赏析

□ 山东省实验中学 张一潇

我国古代民歌创作于民间,描绘普通百姓的生活劳作场景与淳朴、真挚的感情,反映了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风土人情、自然风貌。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加快,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少数民族民歌。在描绘游牧生活、草原风光的民歌中有一首格外明快而壮阔,那就是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敕勒川安逸地伏在高耸连绵的阴山脚下。舒缓的低地“敕勒川”与陡起的“阴山”相遇,一高一低之间落差激荡。仿佛电影镜头由眼前的低缓谷地上摇至远处的山脉,继而推向天空。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空像毡帐一样,罩在四方旷野之上。“穹庐”是北方游牧民族所住的毡帐。的确,苍莽的天空无边无际,望不见尽头,好像倒扣在人们脑袋上的半球,正与隆起的帐篷类似。这和中原“苍天如圆盖”的天圆地方猜想异曲同工,都是先民从生活出发,对自然的朴素而充满敬畏的观察和推想。以草原上常见的事物来摹状草原上常见的景象,仿佛脱口而出,其实准确生动;看似不事雕琢,细细想来却感到妙极了。而语句之间透露出的对天地的敬畏、对草原的热爱,却是汉代远嫁的乌孙公主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的悲愁所不能比拟的了。

“笼”是笼罩,“盖”是覆压;“笼”温柔,“盖”有力,共同写出天地之广大。而把天看作毡帐屋宇,正表明牧民以四海为家。在覆压感之下,又多了一层游牧民族的豪放、旷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悠远的蓝天在上,广袤的旷野在下。长长的青草被风吹伏,显露出其间的牛羊正在自由漫步。天高气爽,大概是在秋日,正在吃草的牛、羊膘肥体壮。多么宁静又充满活力的画卷啊!“天苍苍,野茫茫”连用两组叠词,通过拉长音韵使人体味出草原与天空是广阔的,一眼望不见边。“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有因果联系的自然现象,在草原上本应见怪不怪,然而在民歌中却别有一番广阔宏大、宁静甚至慵懒的美好。南宋王灼评之曰:“能发自然之妙。”

“草低”而不是“草倒”“草伏”,一字写出了草高而柔软,风强而不烈,动中又写出静来。

“见牛羊”向来被认为是神来之笔,“显露出其中的牛与羊”,这是一幅多么安闲自然的图画啊!“见”一般解作“现”的通假字,意谓“显现出”。然而,我以为此解释固然生动,若说“见”是“见到”也未尝不可。“风吹草低,让我见到了其中的牛羊”,与“悠然见南山”一样充满“无意中”“不经意”的闲适感。

从全诗来看,前半篇由小及大,由近及远,从敕勒川所处的地理位置写到草原的空阔环境;下半篇由上及下,再把天空中的镜头推回草原。

这首民歌的语言朴素而灵动,用字准确生动、句子简练明快。从音律节奏上看,全篇音协律美,读来朗朗上口。“三三四四三三七”,短长相间,回环曲折。起笔“仄仄平,平平仄”相对相协,爽朗明快。

从意境的角度上看,整首民歌风格统一、色调一致,描绘了深远广袤的草原景色。孙安邦评之为“浑朴苍莽,跌宕多姿”。用王国维先生的“意境说”来分析,全诗写川、山、天、野、风、草、牛、羊,都是“无我之境”。虽然未着“人”字,却勾勒出一个胸襟宽广、眼界阔大、热爱草原、心思安闲的牧人形象,或者说,是豪迈爽朗的游牧民族群像。纵然它没有深刻的哲理,但有境界也自成高格。

那天苍野茫、风疾草长的景象实在令人悠然神往!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