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博览 立德树人 美育大有可为 “消极减负”如何转变为“积极减负” 广州:有条件的学校鼓励家长在校陪餐 德州二中科技楼 意外伤害成儿童“隐形杀手” 建议家校普及相关技能 北京: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绿地率不得低于30% 晚托服务流于形式  “三点半难题”究竟如何破? 调查显示:中国超六成青少年儿童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

第6版:教育博览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博览
06
【观点透视】

立德树人 美育大有可为

□ 冯双白

修身育人,以美升华人生境界

中华民族历来把美作为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去追求,把美的教育和传续作为民族发展重要基石去重视,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从来不缺对美的发现、体认、洞察和表达。可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懂美的民族,从古至今,美育不仅受到高度重视,而且在历史积淀中呈现出鲜明的东方文化思维特征。

中华美育精神的根基在于从中华大地古老生存方式里诞生的东方哲学。生命何来?价值何在?先贤与哲人一直在试图回答这些终极追问。中华文明和中国哲学具有源远流长的重“生”传统,对生命的思考从未间断,特别强调人之生命在宇宙间的尊贵地位,并且深刻指出如此尊贵特别需要修养和培育。

如何修养和培育?《论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命题的提出,内涵丰富,所指深刻,从中华传统美育精神的特别角度,深刻阐明儒家礼乐文化中诗歌、礼仪、乐舞三者之间的深刻关系,即在礼仪、秩序、大道、规矩立于心中之前提下,诗歌和乐舞发挥引导、启迪、梳理、整合的美育作用。美育之于人格养成和生命成长不可或缺。为此,周代制定系统而严格的包含礼乐修养在内的修养计划,命名为“六艺”,并被历代重视和延续。从生命体认起步,到生命意义的圆满达成,美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华美育将天人合一的综合性思维理念落实到个体生命的锤炼和升华过程,将生命感悟与生命终极意义追索结合起来,在美育中丰富和提升生命的哲学内涵。中华美育的修身目标,符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之心理推导,再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行为推演,不仅包含对个体生命体认和修养的明确表述,更成为推动中国历史前行的文化力量。

尽善尽美,熔炼正确价值理念

中华文化的审美观不局限于形式美,更强调美善统一、尽善尽美,只有富于“善”的意味,美才有更高价值。

孔子在齐国观看《韶》之后,对乐舞大加赞赏,称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又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与之对应,《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将美与善区别开来,认为美不同于善,因为从美的角度看是完满的东西,从善的角度却可能是不完满的。美虽能给人以感官愉快,但美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意义和价值。因此,他主张既要“尽美”,也要“尽善”,美与善要实现完满统一。“尽善尽美”从此成为中华美育的重要精神追求。

美善合一,才是和谐之美、中和之美、温润雅致之美、形神兼备之美。美感,是人类审美活动中对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既具有共通性,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社会生产实践和文化发展历程所产生出来的不同目的性。在中华美育传统中,善是这种符合规律、满足一定功利目的的总结。长期以来,在中华美育符号体系中,真、善、美相统一,真是善之本,美是善之华,真、善与美相合相生。尽善尽美是真善美融合的追求,需要美育力量来支持。

尽善尽美、美善合一,对于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美育是上善若水的价值判断教育,是求真求是的精神立场教育,是真善美合一的心灵教育。“立象以尽意”,美育需通过生动形象来传达,以融合善和真理力量的美感形象开蒙启智、滋润心灵,从而培养道德,涵养精神,发挥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作用。我们期待的时代新人,其强烈担当意识来自志士弘毅的雄浑气魄,其无私奉献追求来自家国情怀的精神底色,其任重道远的担当精神来自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人生立场和态度。时代新人的教育特别呼唤美育回归其本质——努力引导和发掘受教者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由美至善,美善合一,从而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建立崇高理想和信念。

厘清观念,改进创新美育工作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指引下,学校美育工作正在全面加强推进。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无疑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命题。它尤其要求我们直面当下社会现状与新机遇新挑战,遵循美育特点,厘清美育观念,创新方式方法,在实践领域开拓美育新天地。

有两种错误论调需要警惕:一是美育无用论,二是美育实利论。这两种论调看似相反,实则是功利主义教育的不同表现。所谓美育无用论,是有些人认为美育在当前的教育考核体系中,还没有真正全面地列入日常正式课程,非艺术院校不计算高考分数,不作为升学考试标准,因此不需要给予足够重视。这种论调忽视的一个事实是,时代新人不可能在一个只讲物质利益的大环境下获得健康全面成长,一个审美能力、审美精神缺失的人,不可能登高行远。所谓美育实利论,则是紧盯着学习某种艺术技能的功利目的,将美育工具化,在教育过程中,美育本该具有的超越功利目的、育人心灵的追求被忽略了。

美育之“用”不在掌握一种艺术技能、获得一个荣誉证书的现实功用,美育之“用”是大用,于个人来说,是塑造人的美好心灵、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于社会来说,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这两方面目标一致,高度统一。

美育是人人应该享有的古已有之的教育。社会的公平正义,从美育角度看正是美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时代在发展进步,身处互联网时代,随着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随着5G技术取得实质进展,网络远程教育将为美育普及和提高提供便利条件。利用互联网、远程教育、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大力开展美育工作,是一项意义非凡、值得全情投入的事业。在培育时代新人的战略任务中,美育大有可为!

(摘自2019年2月22日《人民日报》)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