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科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 校园足球分层教学 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实施多学科整合的策略 由教师论文抄袭严重引发的思考

第4版:教育科学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科学
04
【教改实践】

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实施多学科整合的策略

□ 威海市文登区高村中学 林艳春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遵循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和连续性。同时要求,在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要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各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分析解决,所获得的知识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拓展加深。

我们都知道,一项完整的探究学习活动,主要经历确定主题、实施探究、交流成果3个阶段。笔者以“探秘青龙河湿地公园”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谈谈以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实施多学科整合的策略。

一、“观察—体验”生成主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大家觉得最难的就是“活动主题从哪里来”“学生对活动主题是否感兴趣”“如何体现各学科知识的特点”等问题。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体。在活动中,学生能否理解活动设计者的意图,能否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是活动组织者不能忽视的。所以,在选择活动主题时,我们就应该充分考虑它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和广阔的实践活动空间。

在文登区高村镇青龙河湿地公园里,植物品种繁多,不同季节都有不一样的植物开花、结果;有高大的树干,有形状各异的叶子,有颜色不一的花朵,有星星点点的果实。百余种植物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载体。走进青龙河湿地公园后,有的学生产生疑问:“什么是湿地?高村河怎么变成了青龙河呢?以前的青龙河水是浑浊的,现在怎么变清了呢?”有的学生说:“我想调查清楚青龙河湿地有哪些植物品种,并给它们分别制作一个名片。”教师带领学生在青龙河湿地公园里走一走,“探秘青龙河湿地公园”的主题就自然生成了。

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时,指导教师不要先考虑自己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而要思考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教师要有确定探究主题的意识,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发现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

二、“学科拓展”式筛选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下的各个课题不是独立的现实课堂,更多的活动来源于语文、数学、化学等学科。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生活,将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这样一来,选择和确定探究主题下的小课题就不难了。

语文写作教学中,“我爱家乡”“春天来了”“寻找秋天”是经典的话题,观察家乡的花花草草自然是必做的功课。美术课上有写生,植物是少不了的主角;生物课上,这些植物是什么目属、叫什么名字等等,从课题确定到分组实施研究,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而这些小课题恰恰就来自学生平时的语文、生物、美术等课堂学习。

因此,确定活动主题下的小课题前,指导教师最好了解中学各阶段、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要有整合教材的能力。每个学期,教师选择1~2个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游戏、实践操作、交流研讨、合作互动、情感体验中去综合运用各科知识,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

三、多学科整合,拓展探究方式

各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方案,有序、规范、多样化地实施探究活动。

1.预设性指导,引导活动实施

在了解学生各科学情的基础上,学科教师要做学生课题研究的指导者,以学定导,细化学生的分工。在明确资料收集的途径、整理资料的方法,调查采访的时间、地点、对象,统计分析的步骤、流程和注意点等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相关的学科知识逐步操作。当然,教师在活动之前要有预设性指导,有意识地将可能涉及的学科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以“湿地植物调查”小课题为例。活动前,生物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认识常见植物的方法,把生物学科课堂知识的讲授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前的预设性指导。

2.监控性指导,保证活动规范

在自由探究时,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做好监控性指导,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监控学生的研究进程,引导和督促学生能规范、顺利地完成各项研究任务。

(1)及时鼓励疏导,提供学科指导

实施阶段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虽然学生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去学习,但是难免会被学习过程中始料不及的挫折困扰,从而产生懈怠、逃避、畏缩等低落情绪,造成积极性减退。指导教师要耐心疏导,及时鼓励,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症结所在,用学科知识破解难题,让学生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去探究学习。

例如,在调查植物的种类、数量与分布情况时,学生发现大树很好统计数量,低矮的灌木和成片的小草就难办了。于是,数学教师及时给予技法指点,指导学生用分片统计、估算等办法来解决。

(2)立足方法指导,监控操作规范

学生刚刚触及研究性学习,研究方法一般都是边做边学,边学习边实践,所以指导教师要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督促其及时完成阶段性任务。统计类、实验类的课题要求设计合理、步骤清晰、样本合适、数据翔实、结论科学,学生不能为了得到预设的结果而篡改或捏造实验数据;调查访问类的课题则要求学生收集第一手资料,以相片、视频、录音等方式做好记录。

在“保护青龙河湿地公园应该杜绝哪些污染源” 问卷调查过程中,学生起初只想到调查沿岸居民,后来经过数学教师的提醒,发现调查研究应该选取大样本,最好调查全镇居民。于是,他们又打印了大量的调查问卷,前往超市、企业、村庄等处进行调查,力争不落下一名居民。学生利用周末进各个场所宣传、调查、统计,最终的调查问卷结果得到专家的认可和赞许。

3.以生为本,生成性指导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疑惑与问题。鉴于此,教师应做好实践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耐心等待,创造机会,让学生深入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1)静待花开,生成问题

在学生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而要善于等待。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活动,深入地观察学生,搜集与学生有关的问题和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只有在学生急需帮助的时候才伸出援手。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具体实践中生成问题,并有想法和兴趣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学生制作植物名片时,小组成员的意见不统一。因为他们在植物园里、网上看到了各式各样的植物标牌,不知道该选择哪种形式好,所以争论得非常激烈。美术教师就组织大家讨论一系列问题:“你们制作的名片是给谁看的?怎样才能吸引人?”“你们作为中学生,最希望了解什么内容?喜欢什么样的款式?”经过讨论和样式比较,大家达成了共识。

(2)自主探索,融会贯通

当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疑惑而需要帮助时,教师并不是直接去帮助,而是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互助、组间互助等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生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制作植物名片的过程中,很自然地运用了信息技术课上查找的资料、生物课上植物的科目知识、美术课上的绘画知识等。为使名片更好看,他们请班级有书法特长的同学给植物写文字介绍,尽量把名片变得生动有趣、耐人寻味。当然,学生的学科素养、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也得到快速提升。

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注重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践、社会需要与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因此,我们在设计与实施主题活动时要融合各学科、各学段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启迪学生终身受用的智慧。通过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把各科教师聚集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强化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力量,使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实践,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对学科知识加深理解、提高实践能力的根本目标。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