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高等教育 让本科教学真正回归课堂原点 课程思政大有可为 流动的党支部 多形式触摸革命岁月 “五四”广场讲“五·四”

第4版:高等教育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高等教育
04

多形式触摸革命岁月

—— 青岛农大“红色研修”铸魂树人

□ 本报通讯员 周维维

思政实践课教学一直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难点。早在2014年,青岛农业大学就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创新探索,将分设在4门课程下的实践教学“装在一个篮子”里,设置成为独立的3学分思政社会实践课程,让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升华理论,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让教师放手组织引导,让学生自主选课学习

“每门课程0.5个学分的实践环节,既分散又力量不足,教师局限于课时很难展开。真是教师教得不过瘾,学生学得更不过瘾。”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修彩波教授告诉记者,从整合资源、汇聚力量的角度出发,设置一门独立的实践课,可以让教师放手去组织和引导,让学生真正深入实践环境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该校的思政实践课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设置了丰富的课程模块,让学生进行“菜单式选课”。几年下来,在学生自主选择的情况下,“红色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档案馆”等社会实践模块排在首位。模块选好后,学生们自主参加社会实践、完成社会实践报告,并进行PPT汇报。

3条精品红色路线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

“我们会根据实践课成绩选出200名学生,由思政课教师带队,进行深度的社会实践。” 据修彩波介绍,深度社会实践环节设置了临沂、威海、青岛3条路线。其中,临沂路线包括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红嫂纪念馆等;威海路线为莱阳地委专署旧址、胶东英灵山烈士陵园等;青岛路线为青岛海军博物馆等地。3条路线全部有着鲜明的“红色元素”。

实践课用时3天,要求提交的作业也不再拘泥于文字报告,可以是摄影作品或者微视频。思政实践课教师赵秀丽告诉记者,他们在教学中发现,实践过程中,学生们非常兴奋,急切地想要表达所思所想,“学艺术的学生更加善于用艺术方式来表达,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结合专业特长来完成实践报告的模式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用心,作品获得专家教授的一致称赞,还在校微视频大赛上获了奖,成效显著。

走好“红色研修”路,实现“润物细无声”

“参观胶东烈士陵园,亲身感受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在实地授课过程中也在接受教育,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思政课教师刘如飞告诉记者,学校老校区本身就是胶东县委旧址所在地,实践课带领学生重回故地,唤醒了校园的“红色记忆”,也让学生理解了学校的“根”与国家的“魂”紧密相连,收效巨大。

谈起“红色研修”,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生王瑶瑶印象最深的是看到定远舰时的震撼,“我看到了中国近代史上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更深刻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必须自强”。

修彩波教授告诉记者,今年的社会实践即将启动,除带领学生继续走好“红色研修”路外,学校还将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设计更多体现“建国成就”的实践环节。在实践结束后会组织丰富多彩的分享活动,让学生们将拍下来、画出来、写出来的“红色故事”“红色感悟”以课堂作品展的形式在校园展出,让更多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实现“润物细无声”。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