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院校传真 从“招生难”到“挤破头” 激扬的青春“跳”出来 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在烟台举行 准大学生义务辅导留守儿童 东平县何村小学幼儿园:今年的暑假不一样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举办“暑期读书班” 以国防教育砥砺爱国之志

第3版:院校传真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院校传真
03

从“招生难”到“挤破头”

——看技术赋能下的潍坊高新区凤凰学校如何“弯道超车”

□ 通讯员 冯元民 李宏伟

鸢都潍坊,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凤凰山下,有一所建校时间只有短短7年的凤凰学校。该校有近70%的学生是附近农村的孩子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建校之初,凤凰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可,干部教师也不自信。面对这样的窘境,学校急需在短时间内另辟蹊径,凤凰涅槃。如何让每名学生都能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自信、阳光地成长,成为摆在全体干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此,凤凰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没有气馁和退缩,而是冷静思考,认真分析,集体商讨。最终,他们达成了共识: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秉持“大爱成大家”的办学理念,建设一所面向未来的智慧学校,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创设泛在的学习环境,变革“教”和“学”的方式,打造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促进学生的多元化、主动化学习和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实现学校发展的“弯道超车”。

补足教师信息化之“钙”

建校伊始,硬件设施配备还不齐全。在这种情况下,该校针对教师的信息素养开展培训。可以说,学校的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和资源配置、教学变革是同步的。在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过程中,学校首先从校长抓起,先抓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然后抓管理层的,最后逐步落实到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提升上。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凤凰学校在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时,不是在某一种单一技术或者单一项目上进行推动,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地推动。

几年来,学校先后对教师进行了直播、微课制作、通用类APP等通识信息技术培训和“最受教师欢迎的100个学科APP”等学科个性化信息技术培训,分项目、分年级、分学科形成学习共同体,并通过UMU平台与技术变革提高教研效率与成果的即时共享。启动了微课资源库建设和网络直播云课堂建设,创设了“双师课堂”“小讲师课堂”等网络云课堂。举行了教师教学APP应用展示和创新应用典型案例评选,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大赛”“一师一优课”等活动。这些举措为全校教师补足了信息化素养和能力之钙。

素养提升了,能力提高了,教师自主创新应用教育信息化也就水到渠成了,许多小绝招、小窍门不断涌现。语文学科巧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插上“阅读与写作”的双翼,数学学科借助UMU平台构建数学个性化虚拟学习空间,英语学科借助人机对话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化学学科依托畅言作业平台助推化学作业改革加速,体育学科强化信息技术手段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生物学科巧借“小讲师”实现自主学习新突破……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促进了以获得第16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的聂岳伦、获得2018年全国新媒体新技术课堂大赛三等奖并应邀担任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分论坛演讲嘉宾的张莎莎等为代表的优秀教师的快速成长。

形成智慧化课堂教学的新范式

面对基于网络环境,更加开放、自主、平等、可持续的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学校从2014年就开始进行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着力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彻底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流程再造。

学校基于网络环境教学方式的变革,主要经过电子书包助力课堂翻转、基于自带设备的智能交互同步课堂、基于PAD的智慧课堂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通过电子书包让学生用自学的方式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教师则从传统的知识讲授中解放出来,更好地与学生交流;第二个阶段则是教师通过手机APP将电脑、电子白板和所有数字设备进行连接,充分发挥手机的录制功能、远程功能,使个性化展示与课堂生成同步,使教师的评价反馈与学生的学习同步生成,实现了教师“一机在手、随心所欲”使用资源的效果。如果说前两个阶段还只是学校教育信息化辅助教学的“小聪明”阶段,那么基于PAD的智慧课堂就是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融合而引发教学深刻变革的“大智慧”阶段。在这个阶段,学校借助信息化手段和平板电脑,以学生为中心,对课前、课中、课后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变革,形成了“任务—问题—任务”新的教学范式和流程。课前,教师推送给学生新任务以及与之相关的学习工具和资源,学生运用工具和资源自主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课中,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限时训练;课后,再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精准推送,指导学生完成新的不同的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个性化学习的深入开展。

打造多元、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

在利用教育信息化实现教学方式变革的目标后,学校管理层又果断地把目光投向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与应用上。截至目前,所有教师和适龄学生都开通了个人空间,班级空间开通率达100%。

学校的智慧网络学习空间包括PAD端、手机端和网页端,而且3个端口均实现了互通共享。PAD端主要包括资源库和课堂操作系统,能够有效支持非任务式、任务式两种形式的泛在化学习及基于平板电脑的精准教学;手机端主要是作业系统,可以布置答题卡作业、英语口语评测,也可以自编题目评测,还可以根据学情实现分层作业的推送;网页端则主要是使用选题组卷功能,用于学科阶段性试卷组卷。借助智慧网络学习空间,课堂教学呈现出“课前资源更优化、设计更精心,课中技术更融合、组织更有效,课后反馈更及时、学习更个性,全程评价动态化、方式更多元”的显著特征,形成了多元、开放、融合的课堂教育生态。学校先后获评“教育部2018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优秀学校”“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潍坊市‘互联网+’示范校”“潍坊市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

信息技术赋能,给学校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与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等工作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学校管理更加和谐、高效,教师教学更加幸福、自信,学生学习更加积极自主,教学质量从建校之初的接近全区末位跃升至中上游行列,真正成为一所被当地老百姓认可的名校。目前,学校班级已从建校初的8个增加到46个,学生从300名增加到1700名,学校也由最初的学生不愿来的“招生难”变成了现在学生抢着来的“挤破头”。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