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杏坛 祖国颂 中国礼赞 我的母亲我的国 三代人的国庆节 寄语新中国 闪光的旗帜 黑板变身记 永远的木风箱

第8版:杏坛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杏坛
08

黑板变身记

□ 于国进

方寸黑板写巨变,三尺讲台看发展。

小小的黑板,从木制板到水泥板再到电子白板,从幻灯片到多媒体投影仪再到液晶触摸式一体机,它的每次变迁,我都历历在目;它的每次变迁,都在向着实现中国梦前进。

1976年8月1日,是我读书生涯开始的日子,是我上“育红班”(现在的幼儿园)的第一天。当时的教室是村里的一个祠堂改造的,总共3间,课桌凳都是孩子们从自己家带的,高低不一、材质也不同。将一块木板刷上一层墨汁,挂在墙上,就是教师授课的黑板了。木板粗糙,教师在上面写字时粉笔吱吱作响,粉尘飞扬,木板的裂缝把字分成了两部分,很难辨认。一节课下来,教师的头上、手上、衣服上都会落上一层白白的粉笔灰。

时光的车轮转到了1981年,不知不觉中,我读三年级了。这时,教室里的黑板换成了水泥的,就是在教室前面的墙上刷一层长4米、高1.2米的水泥,再涂上黑漆而成。这种黑板相对于木质黑板来说不容易损坏,平面抹得也光滑,教师写字的时候,粉笔不再吱吱作响。但其最大的问题是两头反光,坐在教室两侧特别是前两排的学生看不清上面写的字。等到其表面的黑漆掉光,露出水泥本来的灰白色,坐在后排的学生也看不清上面写的字了。那时,很多学生为了看清楚教师的板书,只能离开座位看了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1990年,水泥黑板换成了毛玻璃黑板。这种黑板的反光现象有所改善,写字比较轻松,也好擦。但是擦黑板的时候,粉笔灰会到处飞,直往人的鼻孔里钻,让人喘不过气来。不仅教师深受粉笔灰之苦,坐在前排的学生也会被殃及,书上常常落下一层厚厚的粉笔灰。

我参加工作的第三年,也就是1992年,学校有了幻灯教学设备,黑板换成了银幕,板书可以用笔写在幻灯片上投放到银幕上,既方便又干净,教师和前排学生再也不用“吃”粉笔灰了。进入21世纪,黑板的变化让人惊叹连连:先是幻灯机换成了多媒体投影仪,开始用电脑书写幻灯片;再后来,投影仪换成了清晰度更高的触摸式电子白板,教师只需拿着电子感应笔轻轻一点,课件、视频就会出现在电子白板上。

近几年,乘着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东风,一大批农村学校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很多学校的电子白板换成了液晶触摸式一体机。教师可以用手指直接在液晶屏上写板书,每一页板书都能保存下来,方便学生翻阅。学生上课时没来得及记录的解题步骤等,课下也可以翻看记录再进行抄写。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不仅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黑板,这个最原始的教学工具,随着时代变迁,历经几代变身,不再是原来的模样,功能越来越多。仔细想来,黑板的不断变身,不正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教育事业不断加大投入、实施科教强国战略的结果吗?衷心希望祖国的明天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潍坊市寒亭区教体局)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