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健康生活 抖音老人爱打扮,希望年老也时尚 记一场关于诗词的浪漫之旅 网红槟榔竟是国际公认强致癌物 为师需有点儿“细艺” 秋赋与祝福

第8版:健康生活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健康生活
08
【生活保健】

网红槟榔竟是国际公认强致癌物

□ 邬时民

有媒体报道,在湖南湘潭一家医院的肿瘤科病房里,49岁的敬某某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旁边站着的是已经身心俱疲的妻子贺某某,纱布下盖着的是敬某某被切开的气管。这已经是敬某某做的第二次手术了。第一次手术,切除了部分软腭与2/3的舌头。自那以后,他失去了所有的生命尊严和生活品质:吃饭喝水经常被呛到,说话也含糊不清,甚至无法咳痰,只能用大棉签伸到嘴巴里把痰挑出来。家人安慰他,命保住了就行,就忍忍吧。没想到,一年后,肿瘤在口腔左侧复发了。这一次,他的气管被切开,一根导管从鼻孔插入,直抵胃部,靠输营养液维持生命。他,仅仅是活着而已。据悉,这祸患竟来自常年嚼食槟榔。而在湖南,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当地大大小小的医院发生。

看了报道,笔者想起了去湖南长沙时见到的场景:大街上,不少人嘴巴都在不停地嚼动,他们所经之处都会留下浓浓的槟榔味,地上时常看到嚼过的槟榔渣。而且,槟榔广告随处可见。“槟榔加烟,法力无边。槟榔泡酒,永垂不朽。”这一句在湖南当地广为流传的顺口溜,说的就是近几年迅速风靡市场的网红食品槟榔。槟榔不但是湖南人的消遣美食,海南、广东等南方地区也盛行咀嚼槟榔。我国食用槟榔,由来已久。

槟榔是产于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的一种棕榈科常绿乔木。槟榔别名洗瘴丹,其种名槟榔子。自古以来,槟榔既是供人们消遣的美食,又是一味功能颇多、疗效显著的草药。

据药学专家介绍,槟榔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药用价值高,能化痰止咳、解酒排毒、缓解疲劳,还能让人精神亢奋。槟榔还有很好的驱虫作用,用它煎液对蛔虫、绦虫、血吸虫皆有作用,可麻痹虫体的神经系统。

但是,槟榔的火爆与争议始终并存。因为槟榔这种美味零食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尤其是大量进食槟榔会导致患口腔癌的风险增加。据2017年湖南肿瘤数据显示,湖南口腔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被列入湖南男性癌症死亡前10位。其实,槟榔早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证明是一级致癌物。它含有大量槟榔素、生物碱。其中,生物碱会与口腔黏膜发生反应,使口腔黏膜纤维化,增加患癌的概率。平时喜欢喝酒、抽烟、嚼槟榔的人患癌概率更高。

除槟榔本身含有致癌物,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槟榔质地粗糙,咀嚼时会对口腔黏膜造成微小损伤和慢性刺激,长期、大量咀嚼则会引起慢性炎症,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

那么,既然槟榔有致癌风险,为何人们还大快朵颐以嚼之为乐呢?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槟榔容易上瘾,与香烟一样,上了瘾便难以戒掉。二是传统原因,早在东汉时期,学者杨孚就在《异物志》中记载了岭南嚼食槟榔的习俗,槟榔可“下气及宿食、白虫,消谷”,有健胃、驱虫的医疗功效。三是认识问题,很多人不相信槟榔会致癌,认为是小题大做,更有甚者提出吃了几十年槟榔并没有致癌的观点。其实,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并不是说吃了槟榔一定患癌症,就像吸烟那样,吸烟并不一定患癌症,而是致癌的概率大。

虽然业内也有观点称槟榔和口腔癌之间并不具有因果关系,但此类观点并未获得主流认可,相关监管部门对此类争议已有定论。2017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致癌物”完整清单,槟榔果被列为一类致癌物。今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的通知》,将吃槟榔归入“口腔疾病高危行为”,需实施干预。口腔医院专家也呼吁:尽早通过地方立法,控制槟榔的产销及食用。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