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报数字报纸

山东教育报教育叙事 图片新闻 让教育因素成为学生主动发展背后的力量 将“懒惰”进行到底 走出偏爱的怪圈 找到那把合适的钥匙 用心呵护 静待花开

第5版:教育叙事
三十而立    守正创新
教育叙事
05
【教育反思】

走出偏爱的怪圈

□ 张娉

放学铃响了,学生们背好书包,排好队,走出校门,值日生开始打扫卫生。我送走放学的队伍,刚走进教室,小华就找到我,眼泪汪汪的,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我忙问他怎么了,没想到小华竟哭诉起来:“老师,组长不让我干活儿。”听小华说完,我愣了一下。平日里,小华淘气、贪玩。值日算是“力气活儿”,取消值日对小华来说不正是求之不得的事吗?我带着疑惑,赶紧询问组长小琪。小琪理直气壮地回答:“老师,他光捣乱,还不如不让他干呢!”看着小华那双泪汪汪的眼睛,我意识到:每名学生都是不愿被疏远、被忽视的。我一边对小琪不团结同学的做法进行批评教育,一边表扬小华有责任心,并安排他去拖地。最终,小华破涕为笑。

学生之间的矛盾解决了,这次值日风波却在我的心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淘气包小华为组长没安排他值日而备感委屈,倒不是因为他有多高尚,而是他不愿被集体孤立和抛弃。小琪的那句“还不如不让他干呢”不正是受了我的影响吗?发新书时,我总是找那几个信得过的学生,原因是他们做事认真,不会出差错;有劳动任务了,我总是先安排给那几名身强力壮的男生,理由是他们能干;征文比赛开始了,我也总是找那几名作文写得好的学生……

潜意识里,我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只要我认为谁行,就给他创造机会;只要我认为谁不行,就不予考虑,不管他把小手举得多高。其实,那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更需要锻炼,更需要教师的包容和关注。而我的无视让他们错失了许多成长的机会,甚至压抑了他们的个性。我不禁为以前的做法感到自责。

从那以后,在班级管理中,我努力改变“一言堂”的“家长制”作风,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组长轮流制”等,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我和学生们商讨并重新拟订了班级誓词“人人参与,人人成功”。并在班级内成立监督委员会,让学生监督同学的不文明行为。慢慢地,我发现,他们越来越自信了,师生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一个和谐民主的班集体悄然形成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幼小的心灵好比荷叶上的露珠,晶莹透亮而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就会破碎,应倍加呵护。”我庆幸自己走出了偏爱的怪圈,小心翼翼地拾起了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

(作者单位:高密市豪迈小学)

录入:超级管理员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教育社 | 在线投稿 | 关于本报
版权所有 山东教育社   ICP证:鲁ICP备16007069号
声明